想象力不僅在小提琴樂曲演奏中至關(guān)重要,有經(jīng)驗的小提琴教師在教授學(xué)生演奏技術(shù)中也會用想象來糾正拉琴動作和姿勢。西安歌舞劇院王聲來老師和西音趙一永教授都要求我運弓時想象是在搓手娟。王老師還要我上弓時要有聞(嗅)手的想象動作,這樣弓尖才不會向里勾。拉ABC教材《小蜜蜂》時,教我想著是右手畫圓圈,這樣才能弓子直,拉得快。這些對我想象力的早期啟迪使我受益匪淺。
三、心理素質(zhì)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可以說,心理素質(zhì)在小提琴表演中的作用比想象力的作用還要大。沒有豐富的想象力也可以把一個樂曲完整地演奏下來,盡管樂曲演奏得枯燥平淡。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樂曲甚至可能演奏不下來。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種現(xiàn)象,有的小提琴手,在下面拉得蠻好,指法嫻熟,運弓穩(wěn)健,樂曲情感處理的恰當(dāng),樂曲風(fēng)格也體現(xiàn)了出來,但是一到臺上表演,就大失水準(zhǔn),指法錯誤,運弓僵硬,節(jié)奏紊亂,左右手配合失調(diào)。
當(dāng)代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先生曾說過:“站在演出舞臺,我就無暇他顧,什么也不想了,唯一的念頭是如何讓我的’小鳥’(指小提琴)唱出最美妙動聽的歌來……”多明戈說他臨場表演時全神貫注地集中在表演上,他說:"在我頭腦中一瞬間出現(xiàn)了真空的感覺,這時就只想到所唱的歌詞和表演中所要的東西了。"全神貫注是保證音樂表演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狀態(tài)。
因此,每一位音樂表演者都必須在平時練琴中,特別是在每次臨場表演時,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和鍛煉這一心理素質(zhì)。其次,在舞臺上要自然流露。這里講的自然流露不僅指臺風(fēng),主要指從表演心理角度,要求音樂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既不要把自己的表演做為某種表現(xiàn)意圖的生硬灌輸,也不要把音樂表演作為一種外在的技巧來顯示和夸耀,而要使音樂從自己的心理自然地流露出來,并且使聽眾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動,只有從表演者的心理自然流露出來的音樂才是真實感人的。任何造作和賣弄只會弄巧成拙。生硬的傳達意圖往往會破壞表演者與聽眾之間的自然交流。那種意在顯示和夸耀自己的表演更是不足取的。音樂表演的自然流露不僅要求表演者要有純熟的表演技巧,能夠做到得心應(yīng)手,更主要的是要求表演者真正把音樂融會于心,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使音樂從表演者的心中自然地流淌出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音樂表演的出神入化的境界。
四、總結(jié)
我們小提琴演奏員和器樂工作者要有意識地提高和發(fā)揮音樂表演中的想象力,理性地看待臨場緊張和怯場問題,積極地培養(yǎng)穩(wěn)健的心理素質(zhì),提高心理調(diào)控能力,主動克服臨場表演的緊張和膽怯,那么我們的演奏家就會在音樂的舞臺上如魚得水,在藝術(shù)的殿堂里馳騁縱橫。
本文作者為李珊,請勿將本文用于商業(yè)用途。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