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演奏家唐一雯柳琴專場音樂會在上交舉行
10月25日,85后柳琴演奏家唐一雯在上交音樂廳舉行專場音樂會,上演了《酒歌》、《日月歌》、《青銅樂舞》以及《柳依》四部代表目前柳琴創(chuàng)作最高水平的協(xié)奏曲。
柳琴的歷史并不像古琴、琵琶般悠久,曾經只作為民間戲曲伴奏樂器。但近年來,經由一批作曲家、演奏家在創(chuàng)作、演奏及樂器改制等方面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這件 “冷門”樂器被打磨出更加精致和純熟的藝術個性。
唐一雯是上海民族樂團 85后青年演奏家。她5歲開始學柳琴,小時候每天要練8到10個小時。她說小時候就連過年媽媽也不讓她休息,而是背著琴帶著她去奶奶家,練琴練到5點吃飯,吃完飯8點再回家接著練。她一直堅持柳琴的專業(yè)學習,直至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首位柳琴碩士研究生。她學生期間已在各類專業(yè)大賽中斬獲最高獎,逐漸成長為柳琴最具代表性的演奏家。2012年,她畢業(yè)進入上海民族樂團。她說,剛畢業(yè)的時候自己注重技術,追求爆發(fā)力、快速音階的行進。慢慢地她明白了,一個成熟的演奏家不在于手有多快,而在于通過自己個性化的處理,讓不同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去吸引和打動觀眾。
《酒歌》是已故作曲大師劉文金先生創(chuàng)作的,技術難度頗高,對當代柳琴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作曲家張朝的新作《日月歌》描繪了哈尼族山中的夜曲和彝族人節(jié)日的歡歌,此次為大陸首演。另一支柳琴與樂隊協(xié)奏曲《青銅樂舞》,則是樂團委約張朝為唐一雯量身定做的。樂曲凸顯了柳琴高亢剛勁的音色、以及演奏家華麗的演奏技巧。這部作品也成為唐一雯與海內外多個知名樂團合作演出的保留曲目。
由上海民族樂團藝術總監(jiān)王甫建創(chuàng)作的柳琴協(xié)奏曲《柳依》是本場音樂會的主打曲目。這是一首真正意義的包含三個樂章的古典協(xié)奏曲,源于樂器本身形制的靈感,表達音樂與生命相互依存的意境。唐一雯進團第二年,聽過王甫建的寫的雙琵琶曲《斷橋》,非常喜歡。于是整天追王老師身后要他寫一首柳琴協(xié)奏曲。去年為了籌備“樂秀風華”演出,王甫建在兩周內寫成了《柳依》三個樂章。他寫完一個樂章,唐一雯就練一個樂章。在她的指尖下,彈撥樂的顆粒逐漸演化成奏成弦樂的線條。當時,她每天練到早上5點鐘,5天練完整整25分鐘的協(xié)奏曲,只驚嘆這曲子奇妙而獨特,感覺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務。
最近兩年常有觀眾和樂團的音響師問她,為什么她彈出來的柳琴音色跟自己平時聽到的完全不同?音色的不同正是唐一雯最大的特色,傳統(tǒng)戲曲伴奏中,柳琴的聲音扁扁的尖尖的,然而唐一雯有自己的理解和呈現(xiàn),更注重音色的細膩度、柔和度,更富于時代色彩。唐一雯說,她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件5歲起就日日陪伴自己的樂器發(fā)展得更好,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喜歡。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