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2015上海音樂學院國際電子音樂周圓滿落幕
10月17日至10月24日,2015上海音樂學院國際電子音樂周順利舉辦。期間舉行專題音樂會與表演數(shù)十場,大師班、講座與工作坊11場,裝置展示一場,“第三屆全國聲音與計算研討會”亦在活動中熱烈展開;顒友埩耸澜绺鞯氐那把仉娮右魳芳,他們帶來了多部作品的世界首演,以及最新電子音樂技術的展示及介紹。
一如既往,今年的作品征集活動收到了來自中國大陸、港澳臺、法國、美國、荷蘭、奧地利、日本、韓國、意大利等地青年藝術家們的踴躍投稿。組委會從中甄選出22部適合舞臺演繹的優(yōu)秀作品,在“聲之創(chuàng)想”音樂會上進行首演。其中,青年作曲家張志亮、宮本貴史和朱利安·萬瑟諾被選為2017年第六屆上海音樂學院國際電子音樂周的委約作曲家。而在“Nox II——委約作品音樂會”上,首演了上一屆電子音樂周“作品征集”活動中獲得委約的霍華德·肯迪(Howie Kenty)、卡洛斯·安德烈·里科(Carlos Andrés Rico)、蔣斯汀、凱文·吉霍尼(Kevin Gironnay)的新作。同時進行世界首演的,還有“來自世界的新聲音II”音樂會上,由旅美青年作曲家杜韻帶來的作品《如誦詠之駒隙——為多聲部人聲劇場而作》。
國內的電子音樂發(fā)展也愈加顯出蓬勃的態(tài)勢。10月20日上演的“限度?——中國新銳作曲家電子音樂作品展演”音樂會中,四川音樂學院白小墨,武漢音樂學院冷岑松,中國音樂學院袁昊昱,旅德作曲家王穎,以及上海音樂學院邵青、劉灝、紀冬泳等七位新銳作曲家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創(chuàng)意。同時,由上海音樂學院李磊領銜的“ViTA”藝術家小組的現(xiàn)場聲景與電子音樂作品《對話2.0》,以及秦毅/房大磊/徐志博/達彥組合的“Q_F_X_D”藝術家小組的音樂新媒體劇場《意鏡》(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共同委約),向觀眾呈現(xiàn)了綜合當代聲音藝術、電子音樂與新媒體技術、音樂舞臺與裝置藝術等各領域的藝術可能性。
跨界探索仍在繼續(xù)。第三屆全國聲音與計算研討會上,來自幾十所高校、音樂學院、科技企業(yè)、研究所以及百余名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生齊聚一堂,在不同的學科間搭建橋梁,并商討在此交叉領域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法國GRAME機構為電子音樂周帶來了擴增型打擊樂器SkinAct及其演示和作品,而勞倫特·波蒂埃(Laurent Pottier)教授為大家講解展示了由Max/MSP開發(fā)的樂器(FM合成以及空間化音響),并帶領打擊樂學生實時操作演出由“Turenas”改編的新作品。
參與本屆電子音樂周的國際院校和機構包括: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舊金山音樂學院、斯坦福大學音樂聲學計算機研究中心(CCRMA)、紐約MATA藝術節(jié)機構;日本國立音樂大學;法國國家創(chuàng)作中心(GRAME);羅馬CRM音樂中心等。這些院校與機構在參與電子音樂周活動、分享新技術新成果的過程中,與上海音樂學院共同探討了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乃至院校間的合作辦學事宜。
在學科拓展方面,本次電子音樂周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其中,《聲立方——超感官空間》作品演示與推介,由電子音樂周、德國七階段表演藝術公司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創(chuàng)投會聯(lián)合制作;多媒體空間藝術裝置《萬花筒》,由電子音樂周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暨青年藝術創(chuàng)想周”共同推出;《柯基托斯2.0》音樂會,由電子音樂周與臺灣廣藝基金會、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暨青年藝術創(chuàng)想周”共同邀約;著名美國聲音藝術家菲爾·尼布洛克和凱薩琳·利伯夫斯凱帶來的《聲音及影像藝術專場演出》,由電子音樂周、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與震旦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群體行為:智|動靜》,由電子音樂周、法國國家創(chuàng)作中心聯(lián)合委約。
本屆電子音樂周規(guī)模龐大、盛況空前,活動現(xiàn)場座無虛席。業(yè)內人士認為,其在電子音樂研究與發(fā)展中起到的交流及教學價值不可小視。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