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古稱平陽,素有‘鑼鼓之鄉(xiāng)’美譽,是中國鼓樂藝術的最早起源地……”4月2日下午6點,記者來到山西·臨汾帝堯古都文化旅游節(jié)開幕式舉辦地―― ―汾河公園九州廣場,一個大型LDE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堯文化宣傳片,兩旁擺放著專業(yè)的音響,舞臺布景與燈光完美結合,臺后牌坊上“堯舜天日”四個大字,顯得特別耀眼。
舞臺與后臺,僅一墻之隔。一排排衣架上掛滿了顏色鮮艷、款式新穎的演出服。不一會兒,演員們穿戴好亮麗的服裝紛紛登臺亮相。
“我在劇中扮演的鹿仙女是堯王的愛人,第一次飾演這個角色,感覺壓力很大。這是一個情感豐富的角色,難在如何表現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古代女子喜歡男子,不好意思說出口,就要通過演出,來體現她的內心獨白,不過,我有信心將這個角色演好!”說完,演員李小燕又開始練習。
“這次我扮演前期的堯王,因為之前飾演過同樣的角色,所以沒有太大的壓力!秷蝽灐肥怯芍膶а轂槲覀兣啪,舞臺劇導演和戲曲導演排練手法不一樣,而且這個劇目又沒有東西可以借鑒,全憑自己理解人物,從心理、感受、動作、情緒等都得考慮到!毖輪T范凱告訴記者。
“泱泱華夏,源遠流長……”20點15分,一段抑揚頓挫、慷慨激昂的朗誦拉開了山西·臨汾帝堯古都文化旅游節(jié)的序幕。
碩大的LDE顯示屏色彩變幻莫測,燈光耀眼!秷蝽灐费莩,舞臺背景與牌坊旁的4根柱子完美結合,體現出堯時期濃厚的文化底蘊,將劇目中所表現的堯文化與遠古時期相統一。
為了呈現一個好的舞蹈效果,臨汾蒲劇院小梅花蒲劇團與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聯合參與到這次音樂舞蹈劇《堯頌》的排練。
“年前我們就開始了籌備工作,從排練場地、舞臺的選擇,前期考察7次,舞臺要放在哪個地方,反復去思考、選擇、定方案,光方案研究了不下10個,方案確定,又要不斷調整、完善。在演出過程中,LED顯示屏設置也是個關鍵,第一次用這個當布景也是一次全新體驗。戲曲與舞蹈、歌舞不一樣,它需要通過背景來塑造這個人物,景是關鍵……”對于這次演出,小梅花蒲劇團團長楊峰感觸良多。
據小梅花蒲劇團白云山介紹,大型音樂舞蹈劇《堯頌》,是由我市知名劇作家孫巖創(chuàng)作和國家一級導演李學忠執(zhí)導,以傳統蒲劇為載體,輔之以交響樂、歌舞、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進行排練,2009年,在市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首演,國慶60周年前夕赴省晉京,將帝堯的豐功偉績搬上舞臺。
全劇在浪漫主義的詩化色彩下,將史實解讀與民間傳說融為一體,通過鑿井惠民、龍盤出世、洞房花燭、觀象授時、康衢擊壤、協和萬邦、歷山訪賢、禪讓天下八個篇章,加之序幕及尾聲,打造出一部氣勢恢宏、內涵深邃的文化精品。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