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初學者入門教學方法——以說導唱的運用
在現(xiàn)行的聲樂教學中,一直存在著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簡單,教學手段落后等等問題,導致聲樂課堂教學效率低,培養(yǎng)人才周期長。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和音樂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學習聲樂的人愈來愈多,這就要求聲樂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努力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筆者在多年的聲樂教學中摸索出一種比較適合初學者入門的教學方法——以說導唱,以供基層的聲樂教師們共同磋商。
歌唱講究呼吸、位置和共鳴,正確的呼吸、良好的聲音位置和共鳴都必須通過最基本的發(fā)聲練習來獲得。因此,聲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比較重視練聲。對教師的要求一時不能領悟,在練聲時往往不得要領,則是大多數(shù)初學者都經(jīng)歷過的階段。具體表現(xiàn)為:歌唱時找不到支點,發(fā)音無力,聲音虛弱,音色渾暗,沒有光彩。究其原因,主要是發(fā)音部位的接觸點缺乏柔韌的彈性力度,而傳統(tǒng)的練聲方法很難解決這個問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筆者發(fā)現(xiàn)“以說導唱”是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法,即讓學生先學會“說”,然后才是“唱”。這里的“說”是指有位置、有呼吸、有共鳴的藝術化的“說”。“說”得理想后,再進行常規(guī)的訓練。用這種方法訓練學生,可以使學生盡快地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最基礎的發(fā)聲要領,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談談聲樂課堂上如何進行“以說導唱”的教學。
初步進行聲音訓練時,由于沒有正確的聲音概念,也不理解什么是聲音的支持點,一味的按照傳統(tǒng)的練聲方法進行訓練(唱練聲曲),雖然也能達到目的,但對大多數(shù)初學者來說會相應的延長學習時間,影響這一階段的學習進程。如果及時采用“以說導唱”的方法進行訓練,讓學生在通俗易懂,輕松愉快的說的過程中練習,會很快地度過這一難關。日常說話習慣好的人,吐字清晰,音色純凈,具有很好的共鳴,常被譽為“像歌唱一樣”,而習慣不好的人則“捏著嗓子”說話,雖然也能聽懂,卻讓聽的人難受,這樣用嗓子的方法決不能用來唱歌。說話的聲音是否動聽、悅耳,取決于母音是否正確、圓潤,而唱則是將這種正確的狀態(tài)加以夸張和延續(xù),換句話表示:說與唱之間的不同主要在母音的延長與不延長上。因此,學聲樂也可以說是在尋找一種母音延長的方法。
建議這樣練:
1.用夸張的u母音口型,先吸一口氣,慢慢呼出。
記住感覺后,再深吸一口氣,再呼出時發(fā)出u母音,要很慢、很長地發(fā)出,要說不要唱,并要用最大的音量保持住。這個練習主要是使聲音與呼吸建立起聯(lián)系,在呼出氣后保持聲音的長度時候,就能找到氣息的感覺。這個練習能幫助學生較快地到聲音的支點。
2.以“咪”和“嗎”交替使用,發(fā)出用很短的、斷開的音。
張開嘴咬字時,要清淅、有力,具有爆破性。這個練習主要是為了找到聲帶的控制感,對那些漏氣的學生來說很有好處,而且咪和嗎的字頭都是鼻音,打開了鼻腔,等于找到了通向頭腔共鳴的道路。通過這個練習,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聲音共鳴的感覺。
3.用假聲進行練習(多用于女聲)。
用假聲訓練時,一般宜從上至下,因為高音容易找到假聲位置,從上至下保持位置來帶動聲音,練到低音時仍然是假聲的感覺,再配合以氣息,便能得到理想的聲音。直到學生能用假聲自如地運用不同的音量說話:既可以悄聲低語,也可以高聲喊叫。這個練習能夠使聲帶肌肉放松,聲音位置提高,而氣息的運用和聲音的共鳴都接近于歌唱。
以上練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建立咬字與發(fā)聲之間的聯(lián)系。用具有共鳴和氣息的聲音去練說,既可以解決只練聲,而吐字不清晰的毛病,又可以解決只練咬字,聲音又不動聽的問題。在進行練習的初期,重要的是去說,而不是唱,要一直保持說的感覺去發(fā)音,不可去找唱的感覺。只要認真做好練習,很快就會找到打開喉嚨、共鳴、位置的基本感覺。達到聲帶放松、情緒穩(wěn)定、字正腔圓的目的后,就可以進行一定的發(fā)聲練習了。開始時選擇比較簡單的練習,而且要選擇比較好發(fā)音的字。
方法如下:
1.一音一字練習:選擇一個音、一個字反復進行說唱練習,保證唱和說的發(fā)音方法一樣。
2.一字多音練習:選擇一個字,不同的變換音高,練習音高變換后的正確咬字和發(fā)音。
3.一音多字練習:從容易的聲區(qū)開始,選擇一個音,用多個不同的字,進行說唱練習,并且這個音可以以半音的關系向上或向下移動。
咬字時要求:氣息下嘆,用力咬字頭,打開牙關;做哈欠狀,延長字腹(母音);提起軟口蓋,用力把字尾甩上去。當學生把亮音說出來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牢牢捕捉把嗓音說亮的機能狀態(tài),以說亮的記憶去歌唱。
在以上練習的基礎上開始嘗試用簡單的歌曲練習。如:《花菲花》(黃自曲)、《搖籃曲》(舒伯特曲)、《二月里來》(冼星海)、《百靈鳥》(格林卡)、《少女的愿望》(肖邦)、《鼓浪嶼之波》(鐘立民)等等。練習方法同發(fā)聲方法相似。
以《花菲花》為例,具體要求如下:
1.大聲地、拖長音地朗讀歌詞
“花菲花,霧菲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敝鹱志毩,找感覺。這種練習的時間要長。在大聲朗讀的時候,仿佛整個身體都因氣流的噴出,而上下貫通。練習時,要有明確的說話方向,就象在呼喚遠處的人,精神要提得很高,尾音要拉得很長。做這種練習時,如能配上肢體動作(類似潑水、陽谷、丟手榴彈等),效果會更好。
2.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在同音上朗讀歌詞
先用中聲區(qū)的聲音練習,然后用低聲區(qū)和高聲區(qū)的聲音交叉練習。只要發(fā)音正確,聲帶放松,就可以感覺到聲帶放松后的的自然振動,此時的聲音已具有一定的質感。
3.說一個字就唱出音高,練一句就連起一句。
必須抓住前兩句歌詞,反復讀說,當學生掌握要領后,就可以在旋律上把歌詞唱出來。唱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怎么說就怎么唱,開始可以高開一至兩個調,等學生音色唱出來后,再降至原調,用剛練習過的說的感覺唱完全曲。也可以從1=D開始,以半音的關系向上唱至1=F,然后又以半音回到1=D。
如果方法正確,經(jīng)過以上三個步驟的練習,完成了《花菲花》這首歌后,在聲帶放松和共鳴方面都會有明顯的效果。這種“以說導唱”的訓練方法比傳統(tǒng)的練聲方法更實際、更能讓初學者接受。當學生掌握初步的發(fā)聲要領后,教師就應該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以發(fā)展學生的嗓音音域和統(tǒng)一各聲區(qū)的音色。
由于學生的具體條件有差異,如:聲音條件、語言能力、性格特征等等不同,因此“以說導唱”在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聲音條件:
這里主要針對沒有經(jīng)過任何聲樂訓練的學生。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學聲樂的人越來越多,無論出自何種動機,他們中間都有相當部分的學生聲音條件一般,甚至以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的標準來看,有的學生就幾乎不具備聲樂訓練的條件:說話的聲音很小,發(fā)音時聲帶不振動,發(fā)出的都是氣聲,平時也很少唱歌或者只是因為喜愛唱通俗歌而來學習聲樂等。學習聲樂有個天生的好嗓子是個有利條件,但對無此天賦者,科學的發(fā)生方法可以彌補其天賦不足!耙獯罄鑴⊙匝輪T兼教師,貝爾納爾地教授曾說:他的嗓音是人造的,是經(jīng)過老師的正確指導,通過本人刻苦頑強的鍛煉,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科學方法而獲得的!倍诂F(xiàn)實的教學中,重視條件好的學生,忽視條件差的學生,這是聲樂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因此聲樂教師們應耐心地對待這類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其聲音上的閃光點,除非是生理上的疾病和缺陷,只要方法得當,運用“以說導唱”進行訓練,都會有比較好的收獲。
2.語言能力
聲音是通過適當?shù)、正確的音形唱出字來,唱出優(yōu)美的音色來。唱歌的語言不同于說話的語言,也就是說唱歌的咬字不同于說話的咬字,而不同點就在于咬字的部位不一樣。如:北方人說話位置靠后,嘴前部的動作很小,口腔肌肉松懈,咬字唇不到位,口腔里象含什么東西,導致吐詞不清晰;南方人說話位置靠前,嘴型扁,牙關緊,整個口腔象被什么東西粘著打不開,導致聲音尖而亮。通過“以說導唱”的訓練,學生很快會明白問題的所在。按照“以說導唱”的方法,先練好歌曲中獨個的字,再采用說的方法練唱。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既練了字,又練了聲,還可減少初學者獨立練聲時的盲目性。另外,我國是個多方言的國家,許多來自邊遠地區(qū)的學生,在發(fā)音上都有明顯的地方口音,有些學生就是因為普通話能力差,而影響了自己聲音的發(fā)展。對待這些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采用“以說導唱”為其正音。用這種訓練“說”的方法,有點類似“瘋狂英語”中,李陽老師教中國學生說英語,教外國學生說漢語。
3.性格特征
性格是十分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各種不同性格特征的學生在行為、能力上的表現(xiàn)是有差異的。因此教師在進行“以說導唱”教學的初期就要準確的判斷學生的性格,根據(jù)不同的性格特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由于性格因素已經(jīng)都不是自然的聲音了,教學的第一步就是還原學生的自然聲音狀態(tài)。如:性格急躁的學生,情緒容易激動,平時說話聲音大而快,發(fā)音時聲帶動作多,聲音多偏高,練習時應采用平和說話的方式,通過穩(wěn)定情緒達到還原學生自然聲音狀態(tài)的目的;性格懶散的學生,情緒比較消沉,說話時聲音小而慢,發(fā)音時弱聲、虛聲就多,聲音多偏低,練習時則應采用大聲說話的方式,通過提高學生的情緒來還原學生自然的聲音狀態(tài)。另外在選曲方面,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征,在初學階段,盡量做到取長避短,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聲樂需要激情,調動起情緒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情緒,才可產(chǎn)生歌唱的激情,才能達到良好的歌唱效果。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