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上海之春“中國故事——葉小綱作品音樂會”
第34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開幕式,音樂會以“中國故事——葉小綱作品音樂會”命名。上半場是:《峨眉》為小提琴、打擊樂與樂隊而作,《悲欣之歌》為低男中音與樂隊而作,《星光》為鋼琴、合唱與樂隊而作;下半場是:《敦煌》(序:樂舞)為樂隊而作,《喜馬拉雅之光》為男高音、男童高音、古箏、合唱與樂隊而作。
隨著當代中國逐漸進入深度敘事的狀態(tài),一個時興多年的口號“與國際接軌”悄然隱退,“讓全世界傾聽中國人講述中國的故事”驟然升起。就這樣,通過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幾乎成了時下中國作曲家的主流選擇。簡單而言,講中國故事,一在講什么?二在怎么講,即如何敘事?毋庸置疑,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關鍵者就在講本身。從以往的經歷看,跟相仿的音樂家相比,葉小綱確實是一個很擅長用聲音來講故事的音樂家,從早年留學美國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個中國人在紐約》,到后來創(chuàng)作的交響曲《春天的故事》、舞劇音樂《深圳故事》,以至于這次音樂會干脆以“中國故事”命題?瓷先ィ坪跏窃谥v不同的故事,其實,他所傾注的努力就是在尋求一種獨特的敘事。
創(chuàng)作于2015年的《峨眉》,即是通過打擊樂、小提琴、管弦樂隊構建一個點線面的交融與疊合,三者在互動過程中,不僅有個性的極度顯現(xiàn),又不乏共性的適度彰顯,我特別注意到不同聲音之間的銜接相當流暢;再一個可圈可點的對比是,樂隊固定音型的集約鋪張與個別樂器極致表演的粗放跌宕;除此之外,不設中心的音調流動與通過炫技集能聚場的情況,也非常值得關注,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當代音樂集聚結構驅動能量與力場的一個有效手段?赡艹蔀樘魬(zhàn)的一個問題是現(xiàn)代打擊樂的寫法,毫無疑問,與過去管弦樂隊常規(guī)打擊樂器相比,如今的打擊樂器種類繁多,一大批非西方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甚至于非藝術的響器悉數(shù)登場,由此,有賴于色彩變化呈現(xiàn)的打擊樂音響絕對占據(jù)主位。然而,但凡相遇此類過度抑揚頓挫的聲音情況,我的感性體驗卻反而期待類遠古節(jié)律的動靜重新出場,哪怕只是單一物體的碰擊,僅僅通過長短不一的物物相及來發(fā)出輕重緩急的聲音。
專門為沈洋打造的《悲欣之歌》創(chuàng)作于2010年,是作者以李叔同的詩詞為靈感而寫作的。據(jù)報道,其立意在演繹介乎于傳統(tǒng)聲韻與現(xiàn)代音樂之間的歌謠。悲有余而欣不足,則是我在臨響過程中呈現(xiàn)的聽感官事實。也許,弘一法師的定力與氣度,囿于頻繁轉調而解構的調性界域,使得聲音線條的隨性穿行一再遭遇障礙。為此,我總有一種被做舊的感覺,難道這果然是抒情曲調不斷向音調聲調乃至語調的一次功能還原嗎?
曾經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演出中展現(xiàn)過的《星光》,則一反之前的凝重氛圍與悲屈狀態(tài),活脫脫呈現(xiàn)一個靚麗可人的形象,充滿青春萌動的音勢與力場,飄逸瀟灑、扶搖直上。正可謂:長短抑揚,頓挫節(jié)律吐氣息;輕重疾徐,緩急起伏跳脈動;虛虛實實,斷斷續(xù)續(xù),上下左右凸聲勢,前后明暗顯音力。
與此相仿,新作《敦煌》這次首演只是交響組曲中的樂舞序奏,盡管其神秘面紗尚未完全揭開,但通過音色對比呈現(xiàn)出來的張力,以及初現(xiàn)雛形的力度布局,不僅預示了后面故事的絲竹雅頌,似乎也暗示著接下去的講述將會是更進一步的文采風騷。
最令聽眾沸騰的,無疑是創(chuàng)作于2013年的《喜馬拉雅之光》。這是專門為男高音石倚潔與男童高音劉珅量身度制的一部作品,緊致清亮的男高音、通透澄澈的男童高音、圓融渾厚的古箏撥奏與大氣磅礴的管弦樂隊交相輝映,時時閃耀出雪域高原的神奇與圣潔。始端于早年創(chuàng)作《地平線》的這種青藏情結,至此,又有了一個新的升華。高亢與穿越,低沉與拖曳,質樸的音響敘事經由極致的聲音修辭,幾乎達至藝術與文化乃至于自然的無差別境界。
一直以來的印象,葉小綱的作品一般不搞怪,雖然作為1980年代崛起的前衛(wèi)一代,他也經歷過實驗創(chuàng)作與西方影響的多重洗禮,但我感覺,在他的音樂里總飽含著一種非常獨特的抒情秉性,有序生意外,不定成規(guī)矩。就像近20年前我曾經評論過他的那樣:在葉小綱的文脈當中,一直有一條抒情的線索,只不過時而隱蔽,時而凸顯,撥開其周邊枝節(jié),則一根通軸裸露無疑,并貫穿始終,可謂生來俱有。也許,一方面得益于血緣父母的賦予,其父葉純之先生的旋律中總是有那么一點苦澀;另一方面則得益于文化父母的傾注,其中國情結的聲音存在又總是攜帶著這么一點感傷。
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場音樂會中展現(xiàn)的五種聲音,可以說,除了《星光》之外,或多或少系一份佛緣、現(xiàn)一點禪意。中國故事之所以如是敘事,其底力,一定就在深藏于葉小綱心目當中的這一份文化自信……
(作者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