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簡約派”悉尼交響樂團室內樂音樂會
“簡約派”悉尼交響樂團室內樂音樂會 【開票】
演出時間: 2017.09.15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約120分鐘
日期/場次:2017.09.15 周五 19:30
指揮 藝術家 演出團體 曲目 購票說明 大衛(wèi)·羅伯森
悉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兼藝術總監(jiān)。大衛(wèi)·羅伯森是一位令人信服、充滿激情且善于溝通的音樂家,其振奮人心的想法與音樂創(chuàng)意讓觀眾和音樂家們?yōu)橹畠A倒。作為一個技藝高超的音樂家和嫻熟的曲目編排者,他與歐洲和北美的主要樂團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2003年與悉尼交響樂團的合作是大衛(wèi)·羅伯森在澳大利亞的首秀,隨后他便成了悉尼的?。其職業(yè)亮點有約翰·亞當斯的《原子博士》交響曲在澳大利亞的首演和《漂泊的荷蘭人》音樂會版演出。2014年,他在擔任首席指揮兼藝術總監(jiān)的首個演季中帶領悉尼交響樂團在中國七個城市進行巡演。近期的重要表演還有《埃萊克特拉》、《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波吉與貝絲》;亞當斯的《舍赫拉查德第二》小提琴協(xié)奏曲在澳大利亞的首演、梅西安的《星光下的峽谷》、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曲(同時發(fā)行唱片),以及悉尼交響樂團在馬車創(chuàng)意空間(Carriageworks)系列表演的首演。
去年,羅伯森開啟了他在圣路易斯交響樂團作為音樂總監(jiān)的第十二個樂季。他同時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里昂國家管弦樂團音樂總監(jiān)和耶路撒冷交響樂團駐團指揮。作為20世紀和21世紀音樂的專家,他也是巴黎當代音樂合奏團的音樂總監(jiān)(作曲家和指揮家皮埃爾·布列茲是該樂團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他也是青年音樂家的捍衛(wèi)者,投身于與學生和青年藝術家的密切合作中。
大衛(wèi)·羅伯森與世界各地的主要樂團和歌劇院合作頻繁,包括紐約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克利夫蘭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和香港愛樂樂團。此外,他還在斯卡拉歌劇院、里昂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以及漢堡國家歌劇院擔任指揮。2014年,他為極具爭議但享有盛名的約翰·亞當斯的《克林霍夫之死》在大都會歌劇院的首演擔任指揮。
大衛(wèi)·羅伯森所獲獎項和嘉獎包括“音樂美國年度指揮獎”(2000年)、2006年哥倫比亞大學狄特森指揮獎、2005—2006年美國作曲家、作家和出版商協(xié)會(ASCAP)莫頓·古爾德獎“創(chuàng)新曲目編排獎”。2010年,他被選舉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并于2011年獲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勛章騎士勛章。
大衛(wèi)·羅伯森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圣莫尼卡市,他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圓號和作曲,后又學習指揮。他的妻子是鋼琴家奧莉·沙哈姆。
藝術家 弗朗西斯科(弗朗克)·塞拉塔單簧管副首席
凱倫·摩西席位擁有者。1987年,弗朗西斯科(弗朗克)·塞拉塔畢業(yè)于維多利亞藝術學院,師從菲利普·米歇爾和帕米拉·布盧姆。之后,他在阿姆斯特丹跟隨彼得·珩寧(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在錫耶納跟隨朱塞佩·加拉巴里諾學習。1991年,塞拉塔回到澳大利亞,成為當時的昆士蘭愛樂樂團的單簧管首席。
1993年,塞拉塔加入悉尼交響樂團,擔任單簧管副首席,多次表演獨奏,演奏曲目包括莫扎特的單簧管協(xié)奏曲、伯恩斯坦的《前奏、賦格和連覆段曲》、與單簧管首席勞倫斯·多貝爾共同演奏克羅默爾的雙單簧管協(xié)奏曲,以及戈登·克里為其譜寫的協(xié)奏曲。
塞拉塔也曾作為單簧管獨奏與塔斯馬尼亞交響樂團和奧克蘭愛樂樂團合作。2003年至2009年,他多次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作為客座單簧管首席在國際巡演和唱片錄制中演奏。2011年,他在澳大利亞世界樂團的首演中擔任單簧管首席,該樂團由110位來自全世界47個樂團的澳大利亞著名音樂家組成。
弗朗克·塞拉塔是悉尼著名室內樂團“悉尼獨奏者”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新悉尼管樂五重奏”的成員之一。
同時,塞拉塔也是一名敬業(yè)的教師,自1994年,他在悉尼音樂學院擔任單簧管講師,教授單簧管課程。也在上海音樂學院和倫敦三一學院教授大師班課程,并擔任澳大利亞國際交響樂團學院(AISOI)的藝術總監(jiān)。2013年,他成為霍巴特音樂學院的管弦樂和室內樂講師。
藝術家 戴安娜·多赫蒂雙簧管首席
約翰·C·康德官佐席位擁有者。1997年,戴安娜·多赫蒂作為雙簧管首席加入悉尼交響樂團。1990年至1997年,她在琉森交響樂團擔任雙簧管首席。多赫蒂出生于布里斯班,本科就讀于維多利亞藝術學院。在1985年的“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樂器和聲樂比賽”中,她獲得“其他樂器”組別的優(yōu)勝,被評為“全場最杰出選手”。1989年,她在蘇黎世獲得碩士學位,師從托馬斯·英德繆勒。
畢業(yè)后,多赫蒂的職業(yè)生涯亮點不斷。她在1991年的“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在1995年紐約“青年音樂會藝術家比賽”中被評為聯(lián)合優(yōu)勝獎并隨后展開美國巡演;她在羅斯·愛德華的雙簧管協(xié)奏曲(《鳥的精神夢想》)的首演中與悉尼交響樂團和指揮家洛林·馬澤爾合作,隨后與紐約愛樂樂團、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和香港愛樂樂團合作演出;并演奏格雷姆·科恩、艾倫·扎沃德等作曲家為其譜寫的協(xié)奏曲。同時,她也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主要交響樂團合作進行獨奏表演,包括澳大利亞室內樂團、Musica Viva樂團、日本金澤樂團、紐約室內交響樂團和琉森交響樂團。
多赫蒂錄制的唱片包括與琉森交響樂團合作的雙簧管協(xié)奏曲專輯、浪漫協(xié)奏曲、《給D.D.的藍調》、巴赫作品專輯、《回憶》、羅斯·愛德華茲和卡爾·瓦因的協(xié)奏曲以及格雷姆·科恩的《空中娛樂》。
演出團體 悉尼交響樂團
悉尼交響樂團(SSO)由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前身澳大利亞廣播委員會于1932年組建,現(xiàn)已躋身為世界頂級樂團,而悉尼也已成為全球聞名遐邇的城市。該樂團常駐于悉尼的地標性建筑悉尼歌劇院,并在悉尼全境和新南威爾士州各地區(qū)進行演出。在歐洲、亞洲和美國進行的國際巡演中,樂團高超的藝術水準得到了全球認可。
正在上升為亞太地區(qū)第一樂團的悉尼交響樂團已在中國巡演四次,并于2014年獲得澳大利亞政府頒發(fā)的第一屆澳中成就獎(藝術類),表彰其為促進兩國文化和藝術交流所做的開拓性貢獻。
悉尼交響樂團的首位首席指揮是任命于1947年的尤金·古森斯爵士,他的繼任者包括尼科萊·馬爾科、迪恩·迪克森、莫謝·阿茲蒙、威廉·范·奧特盧、路易斯·弗雷莫、查爾斯·馬克拉斯爵士、茲丹內克·馬卡爾、斯圖亞特·查倫德、艾度·迪華特和詹路易吉·杰爾梅蒂。2009年至2013年,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擔任悉尼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建團以來,悉尼交響樂團不乏與傳奇人物進行合作,例如喬治·賽爾、托馬斯·比徹姆爵士、奧托·克倫佩勒和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
悉尼交響樂團廣受贊譽的音樂教育項目對其致力于現(xiàn)場交響樂的未來至關重要,該項目為樂團培養(yǎng)觀眾群,并鼓勵年輕人參與其中。樂團通過演出、錄音和委約創(chuàng)作來推廣澳大利亞作曲家的作品,近期首演作品包括羅斯·愛德華茲、李·布雷斯格德爾、戈登·克里、瑪麗·芬斯特雷爾、奈杰爾·韋斯特萊克、保羅·斯坦霍普和喬治·倫茨的主要作品。樂團錄制的布萊特·迪恩作品的唱片已由BIS唱片和SSO Live唱片共同發(fā)行。
SSO Live唱片成立于2006年,發(fā)行的唱片還包括亞歷山大·拉扎列夫、查爾斯·馬克拉斯爵士和大衛(wèi)·羅伯森指揮的演出,以及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指揮的馬勒交響曲全集。
今年是大衛(wèi)·羅伯森擔任首席指揮兼藝術總監(jiān)的第四年。
曲目:
大型室內樂《別了,“同學”》(國家大劇院青作計劃推薦作品) 周娟 曲
單簧管與室內樂組曲《粗紐扣》 約翰 ·亞當斯 曲
《冥》(國家大劇院青作計劃推薦作品) 周娟 曲
雙簧管協(xié)奏曲《荒野之魂》 韋斯萊克 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