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行藝術教育的誤區(qū)在哪里
“學了一門藝術,恨了一門藝術”,藝術教育的誤區(qū)在哪里?
安徽省合肥市一個少年宮,孩子們正在接受書法、剪紙、樂器等免費課外藝術培訓。
暑期過半,孩子們依然忙得像小蜜蜂一樣。除了爭分奪秒的學科類培訓,五花八門的藝術類培訓也是須臾不敢耽誤。
經過近一年的聲樂學習,5歲男孩小成近日在母親的陪伴下考取了“少兒歌唱”的六級證書。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唱的是最拿手的《中華好兒郎》,“上課的時候會挨罵,拿獎了還是覺得自己很厲害”。
初二女生曉美通過鋼琴“十級”之后,在朋友圈里發(fā)了這樣一句話:“任務完成,媽媽,你滿意了吧!
學藝術,本是釋放天性、陶冶情操的美育歷程,卻儼然成了闖關、完成任務的“勉為其難”。用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周海宏的話說,“學了一門藝術,恨了一門藝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效果?藝術教育的本質應該是什么?
每個孩子都應該學一門藝術 基礎教育不該偏廢這一課
“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學藝術?這樣的素質教育是增負嗎?”當記者把問題拋給周海宏的時候,他顯得很詫異:“你問學藝術是不是負擔?為什么沒有人說學數學、學物理是負擔?這是長期缺失之后產生的錯誤觀點。”
周海宏表示:“知識結構分為科學和藝術兩個部分,猶如人之兩足、鳥之兩翼,不可偏廢。在掌握科學知識方面,有層級的高低,有科學家,有普通的科學工作者,也有科技愛好者。藝術方面同樣如此,有專業(yè)的藝術大師,也有業(yè)余的藝術愛好者。目前我們的狀態(tài)是,藝術愛好者太少了。藝術該不該學?當然該學,每個孩子都應該學一種樂器,學一門藝術,這是我們的基礎教育不應該偏廢的一部分。”
“正是藝術教育的長期欠缺,導致了我們一代人審美能力的缺失。即使是有了足夠的資金,我們的產品設計在國際上依舊缺少競爭力,外觀缺少美感,很多節(jié)目創(chuàng)意照搬國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好。”周海宏說,“視聽味嗅觸”,應該是均衡發(fā)展的!肮糯獙W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樂也是位列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學點藝術,然而目前的狀態(tài)是藝術教育嚴重不足。中小學校,尤其是基層中小學校經常停課,師資嚴重缺乏,我認為,只重視語數外等科學知識不足以給孩子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年級的男孩文文學習了4年鋼琴,他的感悟是:“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彼嬖V記者:“在88個琴鍵中,我認識了海頓、莫扎特,知道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也懂得了怎樣用音樂表達喜悅和憂傷。”
周海宏說:“請觀察一個幼兒,他在剛剛幾個月大的時候,不會說話、不識字,一片懵懂,但是聽到音樂就會律動,且扭得很像樣,每一個幼兒都是如此,愛音樂、愛藝術是他們的天性。不要扼殺他們的天性,而應該引導他們豐富自己!
湖南師范大學教授郭聲健同樣持這個觀點。他說:“孩子天然熱愛音樂,這是天性使然!
把藝術教育等同于技術訓練 藝術教育導向出了問題
周海宏這樣描述學習藝術的邏輯鏈條:通過學琴熱愛音樂,通過音樂熱愛藝術,通過藝術熱愛生活,因為熱愛生活所以感受幸福。然而,當藝術教育偏離素質教育而成為技能化教育的時候,問題就這樣出現了。
因長期研究藝術教育,郭聲健坦言:“就目前我們國家的整體情況看,小孩子學藝術反而增加了負擔的占多數,很多時候甚至還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因學藝術而身心都受到傷害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因為我們目前的藝術教學存在許多問題,把充滿靈性的藝術教得很枯燥,把釋放天性的藝術教得很壓抑,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從小學藝術但堅持下來的卻很少的主要原因。”
這是藝術教育的問題,也是所有知識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讀書的時候,老師們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用這種方法教授藝術,顯然是行不通的。郭聲健表示:“一遍遍彈曲子,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枯燥又嚴苛,把藝術當作技術,把藝術教學等同于技術訓練,把心靈滋養(yǎng)降格成技能習得。偏離素質教育而是技能化教育,當藝術學習讓富有美感、充滿情感的藝術變成無生命、無美感、冷冰冰的技術時,孩子們怎么可能不逃離藝術,不恐懼藝術?”
周海宏也認為,藝術教育導向存在問題:“比如藝術考級的導向就應該有所調整,不應該一把尺子量所有人。現在是一上來就奔著培養(yǎng)大師的方向去,實際上,不是所有人都能當大師。過分強調技法會讓藝術變得索然無味,也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郭聲健補充說,觀念上的誤區(qū)也是藝術教育走入歧途的原因之一!霸诤芏嗳搜壑校囆g教育等同于考級、加分或藝考,當藝術成為加分工具時,目標達到了,學習的動力也沒有了。這表明,如果藝術學習被功利所綁架,那么,藝術學習者是不可能從中獲得快樂享受和愉悅體驗的,在這種情況下,藝術教育的育人價值和功能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換句話說,如果學習藝術是一種身心折磨和摧殘,那么,這樣的學習越早放棄越好!
讓藝術教育回歸育人正軌 探索一條“業(yè)余化”教學與學習之道
經歷了3年多的學琴生涯,盡管過程有些辛苦,但是小學二年級男孩奇奇的媽媽驚喜地發(fā)現了孩子的變化:在同齡孩子還不太坐得住的時候,她的孩子主動聽了一場久石讓的音樂會,足足兩個小時。“他完全被音樂的情緒感染了。事后我問他,如果不學琴,能聽下來嗎?他說,肯定不能,因為那里只有音樂,不懂的人也許會覺得沒有情節(jié)而中途走掉!
這是音樂的魅力、藝術的魅力。而如何讓藝術教育走上正軌?周海宏表示,第一步應該先把不足補上來!耙员本槔本┯2300萬人口,如果每個家庭每年聽一場音樂會,我們的劇場、我們的藝術從業(yè)人員、我們的教師還存在不少缺口。另一方面,基層中小學校的藝術課程應該盡量開足開齊,第一步先給予孩子基本的藝術供給!
郭聲健建議,藝術從業(yè)者必須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與方法,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以滿足他們的表現欲,讓學生覺得藝術學習很有趣,很有用,很有獲得感和成就感。當學生的藝術學習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我厭學”變成“我愛學”時,這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藝術教育必須回歸育人的正軌。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講得很清楚:藝術教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惫暯≌f。
大眾的藝術教育是普通的、普及的基本素養(yǎng)教育,它和專業(yè)藝術教育有本質性區(qū)別!拔蚁耄胱屗囆g教育真正朝育人的方向上走,而且走得更順,有一個問題必須要解決,那就是要探索出真正屬于大眾藝術教育的自身規(guī)律并按照這一規(guī)律去實施教學,而不能是一味復制或照搬專業(yè)藝術教育的做法,不能讓普通藝術教育走專業(yè)化、技術化之路。從育人的角度看,大眾的藝術教育其目標定位就是培養(yǎng)愛藝術、會欣賞、敢表現、有創(chuàng)意的業(yè)余藝術愛好者,不是培養(yǎng)專業(yè)藝術家。通俗地說,培養(yǎng)業(yè)余藝術愛好者,必須要探索一條‘業(yè)余化’教學與學習之道。一定是生活化、實踐化的學習,一定是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學習,藝術學習與學習者的現實生活一定是緊密聯系和相互對接的。只有這樣,藝術學習才能夠快樂而長久!惫暯∽詈笳f。(記者 姚曉丹)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