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啟蒙: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樂器大有學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遇到一個類似的問題,那就是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才藝雙全”,特別是能夠在樂器方面練就一技之長。但同時,所有家長產生這樣的想法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大家都不知道究竟給孩子選擇一種什么樣的樂器才合適。
通過走訪蘭州市內一些樂器教學班,與家長和老師們交流中,大家從不同角度暢談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各有所長,各有裨益。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值得家長和孩子們借鑒。
發(fā)現孩子興趣
在為孩子選擇樂器之前,家長們首先要做到一點,那就是發(fā)現孩子的興趣特長。
孩子的天性是愛玩,針對孩子這個天性,家長們可以在領著孩子玩的過程中,到一些樂器教學班先讓孩子自己去聽聽、看看別人的演奏,讓孩子從心底去感受、去認知,然后根據孩子自己喜歡的樂器,按照孩子的意愿選擇一種,這樣既能發(fā)現孩子的潛質,選定的樂器可能會成為孩子最喜歡學以后也不會厭煩甚至放棄的。
以年齡做選擇
絕大部分家長、老師和記者交流時都表示,孩子學習樂器年齡不能太小。大家一致認為,一般情況下,孩子學習樂器最好在六歲以后較為適合,并不是學得越早越好。
因此,家長們在為孩子報器樂學習班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年齡問題。因為,有些樂器并不適合年齡太小的孩子。比如:鋼琴,不易攜帶,學習周期長,關鍵是小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吉他,易攜帶,學習周期短,但小朋友根本抱不到懷里。也有些樂器比較簡單,可能年齡小一點也沒有關系,但是具體的也要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年齡和心理來確定,畢竟學習樂器時還需要孩子有足夠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如果孩子太小,語言表達還不清楚,對一些深奧的樂理難以理解,讓孩子怎樣才能學好呢。
看性格找方向
不考慮孩子性格,就盲目地為孩子選擇樂器,這是許多家長所共有的不當認識。甚至有些家長覺得,只要選種樂器就可以了,孩子的性格對學什么樂器根本不會有太多影響,往往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是否適合所選定的樂器。
孩子究竟該如何選擇樂器呢?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和家長的建議是,按常理而言,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選擇長笛、單簧管、小號、小提琴等,這些樂器都可以和樂隊合作,也容易成為聚焦點;性格內向的孩子可以選擇鋼琴、二胡、琵琶、古箏等。
除了以上幾點,家長們一定要把孩子的體貌特征作為選擇樂器的參考,這里所說的體貌不是長相。大家要知道,樂器因為種類的不同特點也不一樣,比如長笛就需要牙齒整齊不能有空隙,如果牙齒有漏風,吹出的音就會發(fā)出噪聲,影響音色。比如琵琶,音域比較高,指法較多,如果手指太小,把位控制不穩(wěn)、不到位,就會非常吃力,學起來也就很辛苦。
支個招
5歲是學習鋼琴最佳年齡
有許多家長為孩子選擇了學習鋼琴,那么,孩子到底在幾歲開始學習鋼琴比較合適呢?
1至5歲是孩子智能發(fā)育最重要的時期,學習彈鋼琴,可以幫助兒童提高學習其他事物的能力,并且使兒童的自主神經和肌肉的發(fā)展相配合,促使大腦的左、右半球同時發(fā)達。
因此,有關專家通過實踐證明,孩子學習鋼琴應該在5歲開始為最適合的年齡。
5歲以下的孩子骨關節(jié)、韌帶和骨節(jié)囊都較松弛,此時開始強度較大的鋼琴練習,容易使這些組織受到損傷。如果練習時間過長或用力過猛,還可能使骨骺受損,導致手指長短、粗細發(fā)生變化。
有人一定會問,兒童學習鋼琴最晚的年齡應該是幾歲呢?專家們一致認為,一般最晚不要晚于12歲。因為有一項調查表明,在12歲以后出現音樂能力:男童為14.1%,女童為8%。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