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為祖國祝酒——歌曲《祝酒歌》的誕生故事
施光南資料圖片
施光南與韓偉研究作品創(chuàng)作資料圖片
201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鋒”中,施光南以“譜寫改革開放贊歌”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音樂家。雖然此時離他逝世已過去28年,但他畢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卻始終縈繞在人們的耳畔,請聽——
生機勃發(fā)、激情飛揚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最美的贊歌獻給黨》;
醇厚濃郁、悠長飽滿的《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國媽媽》;
委婉深沉、情意綿綿的《月光下的鳳尾竹》《潔白的羽毛寄深情》;
歡快跳躍、活力四射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假如你要認識我》;
感情真摯、婉轉(zhuǎn)悠揚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紫藤花》;
昂揚豪邁、催人奮進的《祝酒歌》……
這一個個跳動著時代強音的音符、一曲曲迸發(fā)著民族神韻的旋律,是施光南畢生心血與汗水的結晶。他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秉承傳統(tǒng)、銳意創(chuàng)新,作品引發(fā)億萬聽眾的強烈共鳴,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廣泛而深遠影響;他淡泊名利、專事作曲,心無旁騖、筆耕不輟,留下1300余首作品與手稿,成為民族藝術寶庫中珍貴的財富。
“我急切地想要用音樂來表達這億萬人民所歡慶的勝利”
“當這些文化劊子手被推下歷史舞臺時,我的內(nèi)心該有多么激動!壓抑了的創(chuàng)作激情如開閘的潮水一般奔流,我急切地想要用音樂來表達這億萬人民所歡慶的勝利!保ㄊ┕饽希骸段以鯓訉懜枨罚┍唤d多年的思想重新煥發(fā)活力,被壓抑許久的創(chuàng)作激情重新點燃,瞬間便會閃爍耀眼的光芒,迸發(fā)出一串串跳動的音符,奔涌出如泉般的音流……
1976年金秋十月,“四人幫”被粉碎的喜訊傳來,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億萬中華兒女敲鑼打鼓、歡呼雀躍;手捧美酒,開懷暢飲,縱情歡歌,好不熱鬧,憧憬著光明的前景和美好的未來。詞作家韓偉、曲作家施光南將這勝利景象收入心底,珠聯(lián)璧合,用優(yōu)美的文字與動聽的音符,將這一難忘的歷史畫面用歌聲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祝酒歌》便應運而生——
美酒飄香歌聲飛,朋友請你干一杯;勝利的十月永難忘,杯中灑滿幸福淚。
十月里,響春雷,八億神州舉金杯;舒心的酒啊濃又美,千杯萬盞也不醉。
多年默契合作伙伴韓偉將《祝酒歌》的歌詞寫就,施光南便被深深吸引和打動,“它生動、感人、豐富而又概括,既有對過去的回顧,又有對勝利的慶賀,更有對未來的充分信心。我覺得這正是我想要表達的情感,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共同的情感”。尤其是“杯中灑滿幸福淚”七個字,更與施光南的心靈世界產(chǎn)生了強烈情感共鳴。在他看來,這不是生產(chǎn)捷報傳來時的那種單純輕快的歡慶,這是飽含淚水的歡慶,既帶有濃厚的時代印記的深沉感,又帶有向著光明未來奮勇進發(fā)的激情和昂揚斗志,“我的直覺告訴我,這首歌曲不能只譜成一首歡樂的歌曲,而應在慶祝的基調(diào)中帶有時代印記的深沉感以及向未來進軍的昂奮情緒!薄
正是由于施光南大膽構想和天才創(chuàng)造、先抑后揚的主題音調(diào)、頂真格的主題展示手法,漢族北方時令喜慶鑼鼓遞增節(jié)奏,“來來來”襯詞點睛式的加入,每一個都不露痕跡并恰到好處;而在創(chuàng)作結構形式上更是不拘一格,大膽突破歌詞所預設的傳統(tǒng)兩段體分節(jié)歌式的曲體,取而代之以三段展開性的段落結構,層層推進,一氣呵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復二部開放曲式,可謂妙筆生花。
《祝酒歌》歌詞情感熾熱、樸實真摯、靈動豐富,旋律選用熱情奔放同時富于舞蹈動感的民族音調(diào)為基本素材,節(jié)奏歡快,曲調(diào)輕靈活潑,旋律激情澎湃;結構層層推進,以一種不可抑止的氣勢達到全曲最高潮——咱重擺美酒再相會,將人們歡慶勝利、激動喜悅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回腸蕩氣,令人振奮,令人激情澎湃,言有盡而意無窮,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短短兩個月內(nèi)點唱《祝酒歌》的聽眾來信竟有16萬封之多
按照施光南“帶有時代印記的深沉感的歡慶”的創(chuàng)作構想,《祝酒歌》首先交由女中音歌唱家蘇鳳娟演唱,或許是因為蘇鳳娟深沉柔媚、醇厚悠遠的聲音色彩與國人的審美習慣相抵牾的緣故,首唱之后并沒有產(chǎn)生應有的反響。
此時,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從蘇鳳娟那里看到《祝酒歌》歌譜,敏銳的藝術洞察力使他如獲珍寶,他迫不及待地給施光南寫信,自告奮勇請求演唱此歌,希望他能根據(jù)其男高音聲部的音域重新配器。好事多磨,當李光羲躍躍欲試地欲與大家分享這首藝術佳作時,卻被告知歌詞意義不夠積極向上,在公開場合演唱影響不好,沒有通過上級領導的審批。
在李光羲藝術詞典里,從來沒有“退卻”二字,只要他認準要干的事,就一定要竭盡全力堅決完成。利用一次國宴演出機會,李光羲演唱了《祝酒歌》。當悠揚的歌聲甫一響起,觀眾就被歡快的節(jié)奏、動聽的旋律和激情四溢的情感所深深吸引,國家領導人、外賓、工作人員一起熱烈鼓掌,演出大獲成功。1979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jié)晚會上,李光羲再度演唱《祝酒歌》,不足三分鐘的抒情歌曲,借助央視熒屏傳遍全國,忽如一夜春風吹進千家萬戶,滋潤億萬人民的心田,要求點唱《祝酒歌》的來信如雪片一樣飛進中央電視臺文藝部,在短短的兩個月內(nèi)竟有16萬封之多,被譽為“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李光羲在接受央視《大家》欄目專訪時表示:“你唱一首歌,要唱到人心上去,你就成功了。”《祝酒歌》不僅凝聚了施光南、韓偉的藝術智慧和天才創(chuàng)造,也得益于李光羲的堅定執(zhí)著與傾情演繹。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祝酒歌》唱響神州大地,1980年文化部與中國音協(xi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舉辦的“群眾最喜愛的歌曲”評選,《祝酒歌》無可爭議地位列第一,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亞洲文化中心選為在亞洲青少年中推薦的歌曲;1985至1989年,《祝酒歌》的唱片發(fā)行量已超過百萬張,獲得“五洲杯”四十年廣播金曲獎、改革十年全國優(yōu)秀歌曲評選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李光羲也因此獲得首屆“金唱片”獎。正如施光南所言,“我希望成為一名黨的文藝兵,用自己的筆,盡力寫出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我們時代的作品!痹谌朦h申請書上,他滿懷深情地寫道:“如果我的作品能在人民火熱的‘四化’建設中起到一些好的作用,能使青年人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充滿對未來的信心,加深對黨的感情,則是我最大的欣慰!”
“他的作品體現(xiàn)了一代人樂觀、健康向上和充滿陽光的時代氣息”
施光南祖籍浙江金華,1940年,在日寇飛機轟炸聲中,他誕生在重慶南山腳下,在那個風雨如磐的年代,身為革命家的父母遂以“光照南山”明志而名之。幼年施光南顯示出極高的音樂天賦,一歲學說話時便咿咿呀呀地似乎在模仿周邊有韻律的聲音,5歲便大膽編創(chuàng)一首兒歌《春天到了》,獲得重慶市中小學歌唱比賽二等獎。
新中國成立后,施光南隨父母移居北京,就讀于101中學后,顯現(xiàn)出卓絕的創(chuàng)作才華,《懶惰的杜尼亞》等歌曲成為當時頗受少年兒童喜愛的作品。1957年,施光南對音樂的執(zhí)著追求打動了作曲家江定仙,江定仙破格將其作為插班生錄取到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補習音樂基礎課。兩年后,他如愿升入中央音樂學院本科主修作曲,從此走上了專業(yè)音樂的道路。大學期間,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洋溢著青春氣息,深受群眾喜愛,歌曲《五好紅花寄回家》在全軍第三屆文藝會演中獲優(yōu)秀獎,聲樂套曲《革命烈士詩抄》于1963年由音樂出版社出版。1963年5月,中國音協(xié)主席呂驥在欣賞了施光南的作品后贊嘆道:“他的作品體現(xiàn)了一代人樂觀、健康向上和充滿陽光的時代氣息。”1964年,施光南以優(yōu)異成績從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yè),進入天津歌舞劇院任專職音樂創(chuàng)作員,開啟為人民放歌的精彩藝術人生。
施光南不僅是才華橫溢、激情似火的人民歌手,更是勤奮刻苦、嚴肅認真的專業(yè)作曲家。在30余年的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中,在他筆下完成了千余首歌曲、五部聲樂套曲、兩部歌劇、兩部戲曲唱腔設計、五部電影音樂、一部舞劇、兩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部管弦樂曲、一部弦樂四重奏等多種體裁的音樂作品,立足于中華文化傳統(tǒng),汲取民族音樂精髓,借鑒西方作曲技法,融會成個性化音樂語言,謳歌日新月異的偉大祖國,譜寫改革開放的時代贊歌,創(chuàng)作出大量獨具民族神韻和精神風貌的音樂精品,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追求思想性、藝術性的完美統(tǒng)一。
施光南一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不忘初心,筆耕不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是其音樂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為人民創(chuàng)作、為時代譜曲是其堅定的理想信念,他是時代歌手,無愧于“人民音樂家”的稱號。三十年時光流轉(zhuǎn),他仿佛從未離開,他的歌聲將永遠回蕩在祖國遼闊大地,銘記在億萬華夏兒女的心中,激勵著我們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努力奔跑,勇于追夢。
(作者:郭克儉,系浙江師范大學施光南音樂學院院長、教授)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