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潤式藝術教育 如何在家開啟孩子的藝術教育
本期果媽訪談錄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在家開啟孩子的藝術教育。
以下就是本期訪談實錄:
果媽:大家晚上好,首先給大家隆重介紹一下今天的嘉賓:沙日夫老師。我是因為音樂胎教課認識了沙老師,也因為沙老師,我在孕期給肚子里的果果錄了一首搖籃曲,第一次進了音樂棚,那一次的經(jīng)歷讓我覺得藝術并不高大上,它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那時,我就覺得音樂胎教也不神奇,音樂不在乎你聽的是什么,關鍵的是你聽的感受,是不是你心里想要的感覺,是不是讓你愉悅?
后來沙老師變成了爸爸,開始帶孩子在家玩浸潤式藝術。
。ㄒ韵律忱蠋煼Q為老沙)
老沙:對對,浸潤式藝術包括:美術、戲劇、舞蹈、雕塑、美食等等,大家好,我是老沙,教過小學、初中、高中,還有大學,后來做了一個課程設計師,寫過胎教課、成年人的企業(yè)課、老年人的合唱課等等。
01如何看待現(xiàn)在的藝術教育
果媽:老沙以前在公立學校做老師,現(xiàn)在美育也進入了中考,今天我們也來聊聊這件事,下面,咱們先來聊聊你是如何看待現(xiàn)在的藝術教育。
老沙:現(xiàn)在的藝術教育比以前好多了,孩子們接觸的信息量大,家長比前幾代的藝術需求量也大,所以,現(xiàn)在的藝術教育還不錯。
但是,現(xiàn)在的藝術教育卻出現(xiàn)了比較極端的事情,因為現(xiàn)在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信息量大是大,但是太大了,這就造成了美學圖示在孩子的眼前、耳朵里存留的時間實在太短,一閃而過。
可以說,現(xiàn)在的美育很難做到反復和不斷地長期浸潤。
02浸潤式藝術教育
果媽:浸潤式藝術教育,我聽到這個名字覺得它還挺高大上的,老沙給我們具體說說吧。
老沙:其實,幾千年以來,我們人類的美學教育99%都是靠浸潤的,但是當我們進入手機文明時代之后,浸潤這件事被一步一步割裂掉了,這造成我們現(xiàn)在不得不去提倡一下。
果媽:我理解的最好的浸潤式藝術教育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原生態(tài)的生活。
老沙:對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什么我們最近幾年,總覺得西方孩子的美學教育比中國相對好一些?是因為西方文明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個階段叫做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非常幸運的一點是包裝出非常優(yōu)秀的藝術家,各個地方都有藝術氛圍,會讓孩子自然而然感受得到藝術。
然而,在中國,最近十年才說到藝術教育,起步有點晚,目前,各個城市才開始在做這個事情。
果媽:那我明白了,浸潤式藝術教育其實也不是高大上的,它是隨處可見的。
老沙:比如,我就問一個問題:有誰在家里把老人的黑白照片做成照片墻的,請舉個手。
現(xiàn)場有朋友說家里有孩子的照片墻,但是沒有老人的。
我提這個其實是想說,浸潤式藝術教育實際上就是生命價值觀教育,藝術教育的根本是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命,認知自己的生命。
任何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應該盡量幫助孩子構建自己的五大文化支柱。
其中一個就是家族文化支柱,一個孩子在成熟和成長中,不認識自己家人是現(xiàn)代城市孩子經(jīng)常遇到的很大問題,而且家人與自己生命之間的關系如何有效的共同契合在一起,是需要在家庭環(huán)境設置中完成的。
果媽:說到這里,我想到果果的學校在入學時讓每一個學生帶一張全家福,不只是一家三口,而是一大家子,還有在寒暑假采訪老一輩有關這個家族的故事。
后來我們給果果講了家譜,告訴他,你的爺爺?shù)陌职、爺爺(shù)臓敔敹际歉墒裁吹,讓他知道原來他是從這個土地走出來的,這么看來,這就是浸潤式藝術教育。
老沙:此外,浸潤式藝術教育還有一些事情,像父母的職業(yè)文化,一個家庭是有自己的職業(yè)文化支柱的,還有時代文化支柱,爸爸媽媽經(jīng)歷過什么樣的時代,那個時代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和那個時代播放的一些電影,孩子并不知道。
咱們至少看過我們父母那一代的《小兵張嘎》、《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不一定看過我們那個年代的《媽媽再愛我一次》,我們的孩子其實并不知道他們的父母真真實實經(jīng)歷過哪個時代。
另外,還有地域文化支柱,你來自什么地區(qū),這個家族血統(tǒng)最早曾經(jīng)來自什么地方,比如我作為一個蒙古人,我家里的音響、環(huán)境布置怎么都會有一些蒙古族的味道,我家的音響會放馬頭琴音樂,每天早上熬點奶茶喝,這也是浸潤式藝術教育的一部分。
果媽:我們總覺得藝術教育就是高大上的,我們總以為藝術教育就是應該聽聽巴赫、莫扎特,看看名畫,走走博物館,其實,浸潤式藝術教育應該是在我們生活中的。
老沙:浸潤式藝術教育首先要挖掘我們本來有的東西,是否能給孩子傳承下來,呈現(xiàn)出來,五大文化支柱非常重要的最后一個就是信仰文化支柱,這并不是指你是基督徒、佛教徒。
比如:一個人從三線城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考到了北京,用盡自己生命的力量留到了北京,找到了一個特別好的單位,終于有一天他告訴自己好牛啊,他內心的信仰就是天道酬勤,那有一個問題,他的生命力量,生命的信仰該怎樣展現(xiàn)給孩子?
他工作上的成績、成就、獎杯是不是給自己造了一個小柜子擺在那里,孩子是否能體驗到?家里的美學生活是否傳遞給了孩子精神力量?這就是信仰文化支柱,我們要將我們內心的信仰傳遞給孩子。
03設置家庭音樂庫
老沙:說到這里,我還要提到的一點就是要給孩子增加聽覺的敏感度,家里平均每兩個月要更換一個音樂庫。
果媽:家里真沒有什么音樂庫,現(xiàn)場一位朋友也說家里9歲男孩聽的歌她都聽不懂。
老沙:這很正常,想當年我們聽《水手》、《星星點燈》的時候,我們的父母也會覺得這是噪音。
當年,我們還抄歌詞、貼貼畫,父母也會覺得我們不著調。
其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共有話題、文化信息,別管這個文化信息多不堪,至少是這一代同齡人的共同話題,時代正在經(jīng)歷的信息該有就得有。
果媽:這個我深有同感,果果在聽羅大佑的歌的時候他也喜歡,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了共鳴,聊天就有了共同的話題。
老沙:關于家庭音樂庫,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特別簡單的小游戲,你和你的愛人可以一起玩,互相問問題,比如:哪一段音樂能讓你想起你的童年,想起老師等等,問一個禮拜就形成了特別漂亮的音樂庫,把這些歌曲下載下來給孩子聽,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對父母的事情很感興趣,而家長也會非常愿意和孩子聊這些音樂背后發(fā)生的事情。
同樣地,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最近聽的哪個音樂讓你開心?讓你想到你的好朋友?這個游戲每個月或者每星期玩一次,還能增強親子關系。
因為音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可以直擊你的內心,影響你的行為、認知,而且不經(jīng)過你的允許。
果媽:原來,音樂也可以治愈孩子的情緒,那我問一個問題:有時候聽到一個音樂,孩子會問,媽媽這個歌是什么?這時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找到這首歌?
老沙:現(xiàn)在如騰訊音樂、蝦米音樂等app,自動識別這個功能都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04關于孩子的藝術學習
果媽:那還有問題:小的時候要不要學樂器?音樂進中考,我們要怎么做準備?
老沙:藝術學習其實分三個模塊,第一個是藝術審美綜合素養(yǎng),不一定學過,但是受過感染,比別人的審美要強一些。
第二個是藝術特長,從小學過,在學校學習可以報一個樂團,成為讓自己開心的方式,在將來遇到某些問題的時候或許有用。
第三個是藝術專業(yè),這輩子從事藝術的職業(yè),純靠藝術過日子,生產的都是藝術產品,就像我一樣。
孩子14歲時就要思考,孩子的特長是否要走專業(yè)。所以,我們目前要給孩子做的藝術教育,可以用年齡進行區(qū)分。
我們國家急需一大批專門塑造精神文明的人才,所以才有了中考音樂藝術算分這個事情。這就暗示我們要把孩子往文化層面培養(yǎng)。
那我們該怎么做?藝術其實就兩件事:一是基本功,二是想象力。
基本功如果從9歲、10歲也不晚,9歲之前就是培養(yǎng)想象力,想象力的內在其實是情緒儲備,藝術高考涉及情緒儲備,打個比方,給你一首歌,一個學生寫了上千字的樂評,另一個學生什么也寫不出來,如果你是老師你選擇哪個學生?這就是情緒儲備。
其實,我們把很多孩子該體驗的情緒都給阻斷了,所有情緒的儲備基礎才是想象力的前提。
果媽: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情緒儲備是想象力的前提,我們原來以為想象力是給他一堆顏料想畫就畫。
老沙:孩子大腦里沒有情緒用來表達,沒有內在的欲望來表達,給他一張紙讓他去畫,孩子也會舉足無措。
所以,9歲之前各個家庭不要做基本功訓練。9-13歲,可以稍微培養(yǎng)和積累基本功,除了舞蹈,因為舞蹈還是需要童子功的,在家里,家長要將激勵和打擊穿插在訓練方法中運用。
13歲之后,可以考慮專業(yè)的事情,可以嘗試搜集周圍有關這方面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二,就要想是否走專業(yè)。
家長如果在孩子小學四年級之前培養(yǎng)他的想象力,積累美學圖示方面給孩子做得也差不多了,那中考算藝術分都不算什么事兒了。
家里面文藝生活氣息熏陶出來的孩子,腦子里的美學圖示多的你都想象不到。
問:但是家長就怕有的機構會用刷題的方式來應對中考藝術算分。
老沙:我認為刷題是反藝術的,反文化學的,但是,也保不齊刷題過程中能激發(fā)孩子有這方面的潛質呢?
果媽:就讓我們淡然處之,順勢而為吧,我們焦慮也沒有用。
老沙:有這個政策來給我們做風向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果媽:美育是好事,對孩子文化以及價值觀是一個更重要的延伸。
05藝術教育中的感受
老沙:文化的背景就是它的人生價值觀。其實,絕大多數(shù)家長并不知道怎么賣“感覺”。
果媽:對,“感覺”這個事情我也想和大家說一下,我從2016年給大家講書,最開始講的都是育兒書,我講了大量的工具書,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大家知道而做不到,這是因為只停留在大腦層面沒有入心。
后來,果媽閱讀做了這么多年之后,開始回歸到感受層面,我們帶著大家讀小說、文學作品,經(jīng)過四年多的磨合,我們的讀書會終于找到了溫度和愛的感覺。
在讀書會上,我們用感受來描述自己,在大家不斷說出這個感受的過程中,就是照顧了自己的感受,于是才能照顧別人的感受,我把閱讀這件事藝術化了。
老沙:是的,你挖掘到了人類大腦對信息處理的本質,這個本質首先是獲得視聽觸嗅覺體驗、文學體驗、人際體驗等等,體驗是在對比的過程中才會產生認知,認知在實驗的過程中才會產生技能,技能經(jīng)過不斷演練才會變成本能,本能在不斷深化才變成意識,意識在不斷深悟中才會變成信仰。
果媽:在下個月的性教育主題閱讀中我就加了一本文學作品《李銀河說愛情》。
其實性教育就是傳遞價值觀,任何教育底層都是價值觀的傳遞,我會讓家長觀察孩子的感受,因為家長體會不到孩子的情緒時,也許你就會錯過幫助孩子的最佳時期。
所以,后面我也會講兒童文學作品。這也是果媽閱讀做了五年之后,我不斷找到初心的時候,發(fā)現(xiàn)純粹的做一件事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老沙:說到這里,我也做了這么一件事,在疫情期間,我嘗試把世界名畫噴印出來,然后每個禮拜送給我身邊的家庭一幅畫,這件事我堅持了整個疫情,這些家庭中的孩子慢慢就有了改變,這就是一個特別美好的事情,用體驗塑造的方式不斷影響別人。
今天我就給大家?guī)砹诉@么一個東西,這緣于我家孩子的老師說她在色彩搭配上有一些弱,希望我們在家多給她看一些世界名畫。
注意,這里還要提一下浸潤式藝術教育很重要的兩點:
第一,長期在環(huán)境中;第二,反復不斷地圖示。
所以,我把西方40幅的名畫做成卡牌,用對對碰方式和孩子玩起來。
這個游戲可以強加你的記憶,僅僅一個禮拜孩子就能輕松記住這些名畫,這套卡牌我還準備了一個list,錄了一個音頻課程,來幫助你更好的和孩子玩。
掃二維碼購買
通過這個游戲,我家孩子的老師反饋說孩子最近的表現(xiàn)太好了。
藝術存在的價值,其實就是創(chuàng)造你從來沒見過的視覺和聽覺,因為經(jīng)常玩這個游戲,它會進入你的記憶深處。
06如何在家中進行浸潤式藝術教育
果媽:孩子的浸潤式教育要融入到生活中,要不斷重復,這在當下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中是非常缺失的,大家都非常想找捷徑。我覺得家長會問:學校的學業(yè)這么重,哪有時間進行藝術教育?
老沙:我的辦法是在家中各個角落放一些東西,比如最近帶孩子旅行的照片、漂亮的景色照片、世界名畫,平均每月都進行更換,我們不一定要在這件事消耗時間,就在現(xiàn)有的生活程序中植入相關信息就好。
陪伴孩子時,在塑造環(huán)境中做一些情趣的塑造,比如在我家我來寫古詩,孩子在下面給古詩配畫。
這里講個小故事,以前我在當老師的時候,學校舉行一個古詩詞朗誦大會,我所教的學生們背的都不齊,我就想這怎么辦呢?
于是,我就找了一個音樂棚,錄了一個古詩詞的音樂音頻放給大家聽,他們沒事就聽,最后這幫孩子把這20多分鐘里的古詩詞全背下來了。所以,不用死記硬背,融入到生活中就好。
果媽:還是那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斷重復,在生活中接觸到這些,慢慢就內化了。教育就是這么簡單,潤物細無聲。
那么,現(xiàn)在咱們來回顧一下,我們首先講了什么是現(xiàn)代式藝術教育,然后講了什么是浸潤式藝術教育,在家怎么做浸潤式藝術教育?根據(jù)孩子年齡有不同的側重點,有情緒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做自己,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他可以哭、可以笑,可以釋放他的情緒,允許孩子體驗他的各種感受,打開感知,孩子在生活中就是學習了。
這也與我們之前學過的兒童美學很吻合。9歲之前,從體驗入手。
其實,閱讀也是一樣的,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再去讀工具書,你就會懂了,在人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之后,你會感嘆生命就是這么美好!
設置音樂庫、照片墻,家里隨處能看到名畫,耳邊時常聽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孩子就是浸潤在生活中,這其實一點都不高大上。
07互動答疑環(huán)節(jié)
果媽:我們現(xiàn)在看看大家有沒有什么問題,來個互動答疑。
問:孩子現(xiàn)在在學打鼓,因為節(jié)奏感比較好所以選擇打鼓,我的困惑是:因為只是打鼓,沒有彈鋼琴,所以節(jié)奏感很強,但是他的樂理不強,就是不在調上,是不是要在樂理方面多加強?
老沙:如果不走專業(yè)的話,在家里多設置聽覺環(huán)境就行,其實一輩子做打擊樂也挺好的,但是要知道打擊樂會配合什么東西,所以要以重復為基礎,多增加圖示量。
問:中考的藝術算分是什么標準?
老沙:目前沒有什么標準,估計還是在音樂書中的范圍之內的認知,加一些時尚話題就夠了。
問:沒有藝術細胞的家長,怎么建個音樂庫?
老沙:剛才那個游戲夠你們玩一年的,慢慢這個音樂庫就建起來了。
果媽:五歲可以學舞蹈嗎?
老沙:五歲可以,但是不要進行特別痛苦的舞蹈訓練。
果媽:不管是舞蹈還是音樂,不要讓孩子在小時候接受這些藝術教育時是程式化的,舞蹈也是一種情感的呈現(xiàn),希望家長多放手,不要控制,我們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與眾不同,放輕松一點,凡事沒有那么絕對。
老沙:別把孩子教育看的那么重,其實我們陪伴的是他的童年生活,童年生活遠比教育要重要的多。
問:你心里對音樂有區(qū)分嗎?比如雅、俗之分。
老沙:音樂一定是分不同認知階層的,審美格調是跟人的生活情景息息相關的,你在哪個階層就干哪個階層的事,別過分強求。我覺得音樂并沒有所謂的雅俗之分,只有普通老百姓需求之分。
果媽:不要把藝術分三六九等,不用評判,看淡一點,它存在就有它的道理,就是合理的。
老沙:孩子成長過程中,個人文化格調也在成長,這不是我們此時此刻該操心的事。
問:孩子喜歡說唱,有什么建議?
老沙:挺好的,說唱也是一種音樂表達方式。
問:4歲孩子唱歌挺好的,做家長的怎么熏陶?
老沙:未來能成為藝術工作者的人,他的大腦里就是會有大量的美學圖示,如果孩子小時候唱歌好,家長就玩命的放歌,讓孩子跟著唱吧,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他去發(fā)展。
果媽:關注點不要放在孩子身上,先放在家長自己身上,和孩子一起學。
問:看到別的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什么也沒報,家長就焦慮。
老沙:興趣班其實是解決兩個問題:1、把合適的老師送到你面前,2、幫助家長解決時間的壓力。
今天我們聊了浸潤式藝術教育,就解決了第二個問題,那我們來說第一個問題,我們怎么挑藝術老師?
藝術老師涉及倆個詞:一個是藝術,一個是老師,他有兩個特征:藝術素養(yǎng)和教學素養(yǎng),怎么判斷一個人的藝術素養(yǎng)很棒?
第一個判斷標準是,一個人但凡研究任何一個學術進入到某一個領域進行教學的時候,他一定能用老百姓的語言來描述他的學科;
第二個判斷標準是設定教學目標,家長就問老師一個問題,你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如果老師能說清楚,目標也很明確,也不好高騖遠就夠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