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少年音樂美育研究與實踐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19日-20日,由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辦,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音樂美學學會、中央音樂學院聯(lián)合支持的“2020青少年音樂美育研究與實踐研討會”在新中心八層報告廳成功舉辦。講座精彩紛呈,并在“央視頻”同步向全國直播,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學生與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開幕式上,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藝術(shù)中心主任蔡穎首先對來自各界的音樂美育教育專家與學者們表達了歡迎與感謝。他表示,新中心自啟動以來,始終堅持全面落實總書記對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把握“時代性”主題的工作要求,秉持宋慶齡教育理念,在堅持以美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培元,提高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培育民間小大使上發(fā)揮積極作用;在搭建青少年兒童素質(zhì)教育實驗性、示范性平臺以及中外青少年兒童體驗互動、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期待此次研討會能進一步促使美育教師、藝術(shù)愛好者、學生和家長開闊音樂美育視野,更加理解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的本質(zhì)。
中心青少年音樂美育研究與實踐專家智庫專家組組長、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主任安平教授作為該研討會的總策劃與學術(shù)總監(jiān),他認為新中心關(guān)于美育課程體系的建設與研究正是落實“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具體實踐,青少年的音樂美育應該“以人為本,快樂至上,回歸生活,走向互動,走向世界”。安教授也真誠地希望各位專家能夠在此次研討會上各抒己見,為新中心建立具有引領(lǐng)性和示范性的新時代美育教育體系多提寶貴意見,把美好的音樂教育給予更多的少年兒童。
兒童音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陳小龍進行了本次研討會的第一場公益講座——“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音樂家”。陳教授通過20多年對兒童音樂的深入研究和自己孩子音樂教育的切身體會,為大家講解了兒童音樂能力發(fā)展的完整路徑和相對應的訓練方法。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中國音協(xié)音樂美學學會會長宋瑾的講座題為“美育:藝術(shù)、審美和品德的融合教育——以音樂為例”。宋教授從自己長期參與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的體會入手,講述了他對音樂美育的理解和觀點。
中央音樂學院前副院長,教授、音樂美學家、音樂心理學、教育學家周海宏進行了“高效能、全素養(yǎng)音樂美育教學方案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分析”的課程講座。周教授以現(xiàn)場學員們?yōu)榻虒W對象生動地示范教學。他豐富多彩的案例分析與深入淺出的講解,讓現(xiàn)場的專家和老師們眼前一亮、備受啟發(fā)。
在12月20日的講座之前,安平教授邀請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韓瀚與舞蹈教師周怡共同進行了互動示范教學。教學現(xiàn)場,老師們引領(lǐng)學員將歌唱、律動、舞蹈、戲劇、樂器演奏、服裝與多媒體視頻運用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師生隨機交流互動,共同討論與反復實踐,最終完成了一個合唱劇的排演。現(xiàn)場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學員與名師們積極互動,不僅體驗到了合唱排演的樂趣,也加深了他們對音樂文化的感受與理解。
安平教授結(jié)合示范課程,進行了“青少年世界音樂合唱劇課程”——新時代音樂美育研究新模式構(gòu)建之探索”的講座。他認為推進音樂活動課程體系的構(gòu)建,主要任務是通過師生的教學與排練,實現(xiàn)音樂審美的過程教育。此外,安教授還就合唱劇的歷史文化根源、“合唱劇”課程與“音樂劇”排演的異同、“合唱劇”在青少年校內(nèi)外音樂(藝術(shù))教育中的作用與意義等進行了闡釋。
20日下午,國內(nèi)音樂教育和美育的資深專家、學者們還就“新時代音樂美育的理論與實踐方法及體系”進行了深入探討。專家們一致對 “青少年世界音樂合唱劇課程”模式體系的構(gòu)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2020青少年音樂美育研究與實踐研討會的圓滿舉辦,不僅為國內(nèi)頂尖音樂美育專家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也為美育教師、藝術(shù)愛好者以及學生、家長開闊了音樂美育視野。研討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所有與會嘉賓表示將繼續(xù)保持學術(shù)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青少年音樂美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