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演奏的緊張心理分析:正確處理焦慮與記憶的關系
許多著名的音樂家,當他們的藝術表演達到頂峰時,基本上依靠他們的演奏經驗和榮譽來克服他們過度緊張的情緒,減少演出前的緊張和焦慮。但有時,他們的緊張心理可能會變得愈加嚴重。“1949年,意大利指揮家阿爾圖爾·托斯卡尼尼在告別舞臺之前,他在跟一個優(yōu)秀的年輕歌唱家談話時說:站在你面前的這個老頭已經緊張了六十年了……在成千上萬的聽眾中,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會想到,時隔幾十年,我還如此害怕與聽眾見面……顯而易見,你的知名度越高,你的恐懼心理也會越來越嚴重。”
因此,舞臺演奏的緊張心理問題,無論在什么年齡階段都有,只是不同的階段會有所不同。一些人害怕失去某些東西,而藝術家害怕失去觀眾?傊總人都有理由使自己感到緊張,面對它、解決它是最好的選擇。
鋼琴演奏的緊張心理分析
鋼琴家雅科夫弗萊爾曾經說過:“只要音樂家登上舞臺,他立刻處于眾目睽睽之下,成千雙眼睛仔細地盯著他在舞臺上每個姿勢、每個眼神、每個最微小的動作,但是這個事實本身可以激發(fā)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彪m然如此,我們不能忽視不同表演者的音樂記憶在身體各功能平靜狀態(tài)下的準確反應應該有所區(qū)別,“焦慮狀態(tài)”是影響
音樂記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它改變了記憶的環(huán)境。只有通過自己的神經記憶系統(tǒng),正確處理焦慮與記憶的關系,才能使我們的大腦網絡從事音樂記憶更快捷、更有律。
。ㄒ唬┐竽X的記憶
人們的生活每時每刻都在與各種事物相接觸和聯系,這些客觀現象在大腦中得以反映便產生思考與認知,從而形成記憶。人類的記憶現象可以說是宇宙中的一大奇跡,它猶如宇宙中無數的星座一般,深不可測。
人類的大腦是由數以億計的細胞所組成,細胞之間彼此聯系形成網絡,從而成為大腦意識與記憶的基礎。我們記憶每一小節(jié)音樂的過程,就是在這些細胞之間建立某種聯系的過程,就像宇宙中的行星與衛(wèi)星連接成為一個個星座一般,規(guī)則而有序。
從信息處理觀點來看,記憶就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每個人的神經網絡互不相同,但每個人以前的學習構造了現存的神經網絡,而每個人的記憶正是由這種現存的網絡所形成的。這些現存的部分位于學習者大腦中的“貯藏室”中,一旦記憶要求添加新的內容時,在這些新的內容被識別并輸入記憶后,舊的記憶網絡被擴大,新的記憶系統(tǒng)則出現了。四至七歲的幼兒通過學習實踐就可以形成相應的記憶,如跟著大人憑直覺和實踐可以學會下棋、玩電腦等,都是經過實踐積淀下的記憶。倘若這些兒童經過音樂學習或模仿活動,就很容易培養(yǎng)對音樂各要素的記憶。
另外,舊的記憶也存在需要克服的一方面。例如,在記憶一個新的音階時,記憶中以前的音階將會對新的記憶形成障礙,只有在新的音階經過反復記憶,并輸入音樂貯藏室時,這時的記憶系統(tǒng)才又增添了新的內容。
不難看出,所有人的大腦都具有音樂記憶的能力。至于誰的音樂記憶更強、音樂表達更完美,我們既要承認大腦結構上的一些細微差別形成的先天因素,更要強調在音樂記憶和表達過程中的后天條件。下面我們就有關音樂記憶的具體問題做一些深入的討論。
。ǘ┬傻膬Υ媸且魳酚洃浶纬傻暮诵
旋律記憶是音樂記憶的核心,音樂記憶的內容包括:音高、節(jié)奏型、旋律、調式、和弦、曲式結構以及情感、技術等。旋律是音樂的靈魂,通過旋律的學唱和記憶可以掌握古今中外不同風格的音樂律動,并能以體驗和理解的方式提高音樂的記憶能力。大腦對不同風格旋律的不斷儲存,都會留下各種痕跡,形成“潛知”和“樂匯塊”,這是音樂記憶形成的重要條件。如若用唱名形成儲存的旋律音程、音樂語言、調式語言等,界線不明朗,也分不清隸屬于哪一首樂曲時,這些內容會慢慢地內化為自己的音樂語言模塊。
在聽音樂時,旋律會引起記憶的共鳴,并能激活自己內心的音樂語言模塊,所以會出現對下一句音樂的期待,或較容易連接起遺忘了的片斷。另外,有調性的旋律更能引起記憶的期待,記憶往往可以根據樂曲的不同風格,抓住這種聯系。倘若是無調性隨意給出的旋律,由于“樂匯塊”較雜亂,不能形成有效的存儲,記憶將比較困難。
在記憶音樂時,我們不是死記硬背聽到的一個個音符,若是這樣,旋律線就會丟掉。心理學家西蒙曾經介紹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棋手面前將一次高水平棋賽的某個棋譜展示10秒鐘,然后要求受試者憑記憶復述這個棋譜。如果是國際象棋大師,就能準確無誤地復述出來;如果是新手,只能復述約六個子兒。倘若同樣數量的棋子是在棋盤上隨意亂放的,那么,結果是象棋大師與新手一樣,只能復述出六個子兒!痹蚴窍笃宕髱煂ζ遄V是一種整體識別,它建立起了某種智力圖像——一個有內在聯系的棋譜,而不是一枚一枚棋子的記憶。一旦遇到雜亂無章的棋子,他就搜索不到已有的智力圖像了。因此,記憶旋律是一個整體的記憶過程。
我們記憶音樂的方法是多樣的,有分析、對比和直覺等。思維中的“樂匯塊”與“潛智”積累多了,實踐經驗豐富了,音樂記憶形成的概率就會增大。因此,有意識地大量儲存古今中外不同風格的旋律,隨時都能觸發(fā)大腦對音樂所有內容的識別、編碼和存儲,這不僅增強了大腦對音樂整體內容的記憶能力,還為今后的旋律記憶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各種音樂風格材料的儲存,便無法形成許多潛在的各種音樂語言模式的記憶。
。ㄈ┙箲]情緒是改變記憶的重要因素
當前的神經活動時常會改變記憶系統(tǒng),情緒活動與認識記憶同樣對記憶系統(tǒng)產生效應。當我們學習或試圖重新記起記憶系統(tǒng)中儲存的某一信息時,情緒活動的信息會對記憶系統(tǒng)起作用。同時,我們意識上的許多想法也會經常影響我們的學習及記憶的內容和方式。所有這些都能對我們的記憶造成一定的影響。
經過查閱相關研究資料,我們發(fā)現現代心理學理論認為:“情緒的發(fā)生倚賴于整個有機體過去和現在的認知經驗以及人對環(huán)境事件的評估、愿望、料想的性質!碑斏窠浻洃浵到y(tǒng)并非永久地被重組時,記憶中貯存的信息——恐懼與疑慮情緒是影響記憶效率的重要因素,這樣一些情緒會干擾記憶的直接注意力。其中焦慮情緒是改變記憶的焦點,它鼓勵學習者注重自我維持與自我保護,從而使學習者更傾向自我意識,而非記憶的目標意識。很多時候,音樂表演者們總報怨“記憶開溜”了。
此時表演者的狀態(tài)不是由于缺乏記憶或網絡的重新組合,而僅僅是由注意力的分散和錯誤引導造成的。盡管表演者在表演時的所作所為是自發(fā)的,但還是可以看到這種從大腦邊緣地區(qū)產生的焦慮信號同樣能干擾這種經長期實踐所形成的自動反應模式。
鋼琴家薩馬里·薩夫申斯基曾經對自己這種焦慮心理進行過如下的描述:“在舉辦音樂會的前夕,演奏家‘夜不能寢’;在音樂會舉辦的當天,他從早到晚感到心情沉重、心跳加快、惡心嘔吐、水米不進、頭昏眼花;更可怕的是,他原先練就的曲目無論如何也演奏不好了,他的記憶似乎也出現了問題,手指也開始不聽使喚。他有時甚至會出現取消這場音樂會的念頭!比绻屑毞治霾浑y發(fā)現,在焦慮狀態(tài)下,身體的各功能都不同于平靜狀態(tài),這是由于兩種變化的神經系統(tǒng)支配著兩種不同的記憶狀態(tài)。
焦慮狀態(tài)是一種被動的神經系統(tǒng)運作過程,而平靜狀態(tài)則是自主、獨立的運作過程。當表演者一旦覺得有威脅產生時,身體就會立刻產生一種腎上腺素,從而刺激被動性的神經系統(tǒng),導致所有那些身體反應的動作將適應焦慮狀態(tài)。隨之心率加快,以至于血液需用更大的壓力才能輸送到所需的各部位,對于大塊肌肉而言,血量相應增加。與此相反,消化系統(tǒng)和小塊肌肉供血量大幅度減少。正如面對一只突如其來的老虎時人的消化系統(tǒng)會混亂一樣,人在表演(器樂、舞蹈等)時,焦慮會致使任何手指(或肌肉)的合作都相應減退。此外,在焦慮狀態(tài)下,大量血液流向大腦將加速精神的渙散,并促進刺激性臆想的產生。最明顯的后果是注意力渙散和記憶力減退,還可能發(fā)生思維慌亂,無所適從,不能連貫地分析問題,容易產生極端念頭,邏輯思維混亂不清,認識不能結合實際情況等。集中到一點,就是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夸大自己的無能和失敗。表演者常會產生一些不應有的疑問與困惑:“下一個音節(jié)是什么?"這是在預演中不會產生的問題,而在此時這種問題隨時會出現。在焦慮狀態(tài)中,表演者還會在安全的情況下產生危險的設想,這種過分活躍的精神狀態(tài)直接干擾正常的記憶情況,因為大腦網絡在預演過程中是平靜的,而現在的信息傳遞過程卻被擾亂了。
其他被動神經系統(tǒng)產生的反應還有:視線模糊度上升,感覺的敏感度下降,手掌出汗、口燥、肌肉顫動等。所有這些都將產生一種不熟悉的身體感覺和狀態(tài),從而實質地改變了記憶環(huán)境,記憶系統(tǒng)由此也受到了嚴重干擾。
在另一方面,往往可以通過呼吸訓練等方法,使自主的神經記憶系統(tǒng)達到平靜狀態(tài)。例如在一場音樂表演開始前,我們可以這樣告誡自己:“一切都會正常,不會出現意外情況。如果此次不成功,還有下一次……我們還有很多機會和時間!边@也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做任何事情不一定都要與“價值和意義”掛鉤,人為進行自我心理調整的工作。在這種良好的狀態(tài)下,由焦慮引起的腎上腺過度分泌所產生的上述一系列焦慮信號就不會產生,從而使我們的大腦網絡從事音樂記憶更快捷、更有律。
在這樣的神經環(huán)境中,記憶會自然而然形成;同時,記憶不被打斷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提高。這時的記憶系統(tǒng)會正常啟動,使其技術動作也處于自動化行為之中。正如柏西·布克所說:“我們不能在同一時間內思考一件以上的事情,但你會發(fā)現,我們在同一時間內同時做許多的事情,假如你同時做著十件事情,至少有九件是達到完全自動化程度的!彼譁蚀_地揭示了表演狀況的奇特現象。在表達作品的形象和情感時,表演者的思維明確、專一地集中在創(chuàng)造音樂“偶像”上,其他的事情都處于自動化行動之中。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則是大腦條件反射的興奮與抑制、擴散與集中在反復強化刺激下形成的結果。
(四)正確處理焦慮與記憶的關系
眾所周知,情緒具有雙重性,在緊張與不緊張之間有一個最佳值。正常的緊張感是優(yōu)良的心理表現,有助于人的責任心和進取心,過度的緊張則具有某種程度的破壞性。一個處于適度緊張狀態(tài)的演唱者,在一群歡呼雀躍的歌迷面前,會越唱越自信,以至于能調動每一個角落里的聽眾隨自己共同進入歌曲的佳境,使演唱效果發(fā)揮到極致。處于過度緊張的演唱者,面對如此場面則會頭腦發(fā)脹、眼神迷茫、四肢呆板,甚至唱錯歌詞。演出結束后,自己也理不清究竟是怎樣一個過程。
那么,表演者該用什么方法來使自己保持平靜狀態(tài)呢?這種狀態(tài)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并非易事了。焦慮情緒往往會在防不勝防之中進入記憶系統(tǒng),尤其是當焦慮情緒成為表演者意識環(huán)境中的一部分時,那些對成功的期待,對批評的恐懼,過高的自我估計和對技術的擔心等,都會成為習慣,恐慌也就自然會成為一種自動的反應。同樣,在緊張狀態(tài)下的反復練習也會將這些不好的感覺和不安全的情緒與記憶的內容相聯系,這些聯系的存在更使得緊張焦慮狀態(tài)很難被克服。
通常,人們會用集中精力、避免冒險的方式來訓練。人們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或集中于音樂作品表演本身,包括在舞臺上要做的一切細節(jié)。著名女大提琴家娜塔莉亞·莎霍夫斯卡婭曾說:“不用樂器,通過自己的大腦所進行的作品‘演練’過程,同時努力想象現場演奏的情形,這樣可以使演奏者特別清晰地意識到作品的曲式與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減輕舞臺的緊張心理,使自己未來的舞臺行為模式化,把記熟的作品通過自己的手傳達到自己的大腦!钡胱龅竭@些,最好的辦法是在藝術表演前好好地消遣一下,擺脫一切瑣事的煩惱,忘記不利于表演的一切因素。
但有時也會適得其反,會使表演者更置身于一種焦慮狀態(tài),而并非樹立其自信心。在表演中產生的“我要小心,不要犯任何一個錯誤”的情緒是避免焦慮狀態(tài)過程中一種不利的意識。如果這種小心謹慎只是帶來少量的焦慮情緒也并非壞事,但從根本上講,表演者主動把精力集中于音樂本身的內容,才是克服焦慮狀態(tài)的最佳方法。
焦慮狀態(tài)有時還產生于表演者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在許多情況下會導致自我懷疑。例如,你準備著眼于苛刻的聽眾會如何認為的時候,或你希望得到認可和表揚時,即自然產生焦慮情緒。因此,表演者要樹立對音樂駕馭能力的自信心,而不是考慮其后路,這才是表演者應具備的正常心態(tài)。只有在這種正常的心態(tài)下,大腦才會更具清晰的思維,并能進入作品的情景,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從而取得成功。
此外,產生注意力分散的重要因素還有一些對技術的擔心,這些因素所消耗的精神能量往往比技術目標本身所要求的多得多。其根源在于技術的不合理和身體協(xié)調的不自然。例如,在練習鋼琴時,手指的彈奏方法錯誤,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和弦的有效運用等方面未能有一個正確的處理時,焦慮狀態(tài)自然會進入演奏系統(tǒng),。這種低效率的技術練習極易產生疲勞,并需要大腦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它。所有這些綜合信號會刺激大塊肌肉的運動,阻止向小塊肌肉傳遞有利于工作完成的正確信息,從而妨礙身體各部分的和諧運作。因此,在我們的記憶“儲存室"中植入正確的音樂、技術和情感等,才有助于協(xié)調焦慮情緒,為音樂表演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另外,不同種類的音樂記憶是在大腦的不同區(qū)域處理的。例如:鋼琴鍵誘發(fā)音樂家的手指記憶,它包括觸覺感受和運動規(guī)則。同時,還能使演奏者記住對鍵的感覺以及各樂章所需的情感。發(fā)動這些記憶能誘發(fā)、刺激手指對身體的各項要求。這種方式也是穩(wěn)定情緒、增強記憶、消除焦慮情緒的一條有效途徑。
通過總結許多音樂家的成功經驗,我們發(fā)現花費大量的時間模擬緊張狀態(tài),并在表演中加入焦慮(適當的)成分,會產生音樂的安全感,并對這種良好狀態(tài)加以確認。柏西。布克曾說到:“當一個動作自動化了,它也就獲得了‘習慣’這個稱號,此時肌肉就進入一種慣例,它們記住了一種方法和動作順序,以后就按這一方式而不是按別的方式去做。這一時刻,你只是依靠你的神經中樞和肌肉來完成它們的任務,而你的心理則完全自由了。”
綜上所述,創(chuàng)造性思維、靈感、頓悟都應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都離不開對各種音響、旋律、技術和情感的儲存。由于人們在音樂中的記憶和焦慮產生的方式和原因各不相同,所以只能在訓練中尋找根源,慢慢摸索,最終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及克服焦慮的方法。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