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位中國頂級音樂家交響樂云合奏《紅旗頌》
前不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jié)目中心發(fā)起交響云合奏《紅旗頌》的倡議,鋼琴演奏家郎朗,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寧峰、錢舟,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秦立巍、娜木拉,指揮家夏小湯等46位中國頂級音樂家第一時間響應,身處世界各地的他們,紛紛拿起手中的樂器,用自己的手機錄制拍攝,完成了這次特別的居家交響樂云合作,奏響一首回響了半個多世紀的經(jīng)典曲目,向疫情下堅守崗位辛苦付出的人們表達敬意。
4月2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App和音樂頻道微博“CCTV音樂”發(fā)布了這段6分多鐘的云合奏視頻,網(wǎng)友們紛紛感嘆:“好燃好熱血!”“身在五湖四海,心處一片藍天,是音樂的力量,也是國家的力量”“瞬間熱淚盈眶了,這就是凝聚的力量!
用手機跨屏錄制合成一場視聽盛宴
1965年,隨著“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的開幕,著名作曲家呂其明為音樂節(jié)專門寫的開幕曲《紅旗頌》一經(jīng)首演,就迅速傳遍海內(nèi)外,成為一首廣為人知的紅色經(jīng)典。這首管弦樂序曲深情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情景,很快傳遍全國,家喻戶曉。半個多世紀以來,這曲贊美革命紅旗的頌歌常常在各大重要舞臺上響起,更是深受國內(nèi)外諸多樂團的喜愛。這首曲目經(jīng)久不衰,曾在無數(shù)困難的日子里堅定國人的信念。
音樂無法治愈疾病,但能撫慰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精神力量。疫情期間,這首鼓舞人心的作品再次被藝術家們奏響,而這一次不是在舞臺上,而是在屏幕上——46位中國頂級音樂家跨屏合作,獨自用手機完成了拍攝錄制,最終合成了一場振奮人心的云合奏。
在疫情的籠罩下,很多國家的人們都在居家抗疫,默默度過這段艱難時光,共同抗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戲曲音樂頻道綜合部副主任鄭濱生說,在疫情暴發(fā)后的一個多月里,人們沒有辦法出門工作,如何緩解疫情之下的焦慮情緒?受到意大利藝術家們發(fā)起的云錄制音樂視頻、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機構合作發(fā)起舉辦的《四海聚一家》戰(zhàn)疫特別節(jié)目(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等線上云錄制演出活動的啟發(fā),他們萌生了策劃中國音樂家云合奏《紅旗頌》的念頭。鄭濱生說:“我們看到藝術家們發(fā)起的云錄制演唱、演奏活動大都是由國外藝術家發(fā)起,僅有少數(shù)中國藝術家參與其中。因此,我們就想能否做一場中國音樂家的交響樂云合奏!绷硗,隨著5G技術在中國的快速發(fā)展,鄭濱生和他的同事們也想借助技術優(yōu)勢進行融媒體嘗試。
于是,鄭濱生找到了他學弟,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的青年指揮家夏小湯,開始策劃如何實現(xiàn)云合奏,同時,夏小湯開始與藝術家們進行聯(lián)絡溝通。前期,他們完成了總分譜、聲部等制作及拆分工作,最終將分出來的不同聲部給到不同的音樂家進行演奏錄制。最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jié)目中心召集人郎昆的具體指導下,云合奏《紅旗頌》圓滿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收獲社會各界好評無數(shù)。
然而,錄制過程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夏小湯介紹:“在音樂的節(jié)選中,他們統(tǒng)一了相同的速度,統(tǒng)一了音高,跟音樂家在專業(yè)技術問題上,進行了多次精確的溝通。包括對弦樂的弓法使用,都進行了統(tǒng)一。”在錄音過程中,大提琴家王健發(fā)現(xiàn),云合奏還挺難的:“他們把材料準備好,樂譜寄過來,還做了一個錄音,我們都是戴著耳機聽錄音,以這個為基礎來演奏,最后進行后期合成!比欢诂F(xiàn)場演出時,他們并不完全是靠聽覺,還有動作上的、面對面的默契!半娮蛹夹g可以模擬很多東西,但也讓我們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默契的可貴!蓖踅「锌。
致敬疫情下努力奮斗的每一個人
集結46位中國音樂家云合奏《紅旗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將這46位頂級音樂家的視頻合成在一起,在疫情之下,向觀眾呈現(xiàn)一場交響樂頂級陣容配置的視聽盛宴?
在夏小湯的隔空揮棒下,雙簧管演奏家張正地吹出了第一個音符,隨后大提琴家王健、小提琴家呂思清、鋼琴家郎朗等次第現(xiàn)身,46位音樂家以管弦樂團的布局,隔空相聚。
收到46位中國音樂家發(fā)來的視頻片段后,在中國愛樂樂團各位演奏家的支持下,鄭濱生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視頻、音頻的合成工作。鄭濱生回憶,當音樂家們演奏的一軌軌音頻往后期制作軟件上貼時,就好像看到在疫情暴發(fā)初期,一支支醫(yī)療隊毅然決然趕往武漢,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中去。
從3月底開始策劃到4月底推出這支云合奏《紅旗頌》,在這一個月時間里,人們看到了戰(zhàn)疫勝利的曙光。談及選曲,夏小湯說:“在和總臺同志們一起開策劃會時,大家一致認為中國是防疫做得最好的國家。這是我們14億中國人團結一心、我們醫(yī)護工作者日夜奉獻換來的成果。于是我們也想讓音樂家們團結起來,歌頌偉大的祖國,歌頌中國共產(chǎn)黨。如果不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疫情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們選擇了《紅旗頌》,表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期盼,同時也表達對戰(zhàn)疫一線工作者的無限敬意!
在這場云合奏中,藝術家們用他們手中的樂器,致敬疫情下努力奮斗的每一個人。鋼琴演奏家郎朗表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向一線的醫(yī)護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我們能夠攜手打贏這場特殊的戰(zhàn)役!
前不久,管弦樂序曲《紅旗頌》創(chuàng)作者、90高齡的著名作曲家呂其明聽到這支云合奏《紅旗頌》后,非常激動,非常振奮:“在舉國上下共同抗疫的重要時刻,這么多杰出的音樂家完成了這次具有特殊意義的交響樂云合作,用音樂撫慰人們的心靈,傳遞巨大的精神力量。音樂無國界,會給抗疫的人們帶來鼓舞和激勵的作用,也反映了我的心聲,我向央視和藝術家們表示由衷的感謝,也向疫情下堅守崗位辛苦付出的人們表示由衷的敬意!
這場云合奏既是對敬意的表達,又是對生活的展望。疫情并沒有徹底離去,但我們的生活要昂首繼續(xù)。
全球共同抗疫勝利曙光即將到來
演奏家們說,艱難的2020年,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節(jié)奏,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經(jīng)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他們雖然沒有辦法在舞臺上分享音樂,但可以用云音樂,為大家加油和鼓勵,表達對逝者的哀悼,鼓舞逆境中的人們,為抗疫一線的戰(zhàn)士送去溫暖和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戲曲和音樂頻道新媒體組負責人舒強介紹:“這段云合奏最可貴的一點就是集結了中國交響樂界的頂級配置,而且這些優(yōu)秀的藝術家以公益的形式參與到云錄制中,沒有收取任何酬勞,令人感動!
在全球共同戰(zhàn)疫的關鍵時刻,46名中國音樂家身處世界各地,共同云演繹了這支《紅旗頌》。當時,小提琴家呂思清在新加坡,大提琴家王健在芬蘭,還有一些中國音樂家身處德國、美國等海外地區(qū),他們通過視頻凝聚在一起,用音樂向人們傳遞力量,用音樂治愈人心。
這些音樂家們對手機視頻拍攝和上傳功能并不擅長,接到云合奏的邀請后,需要克服許多困難。夏小湯說,有的音樂家一個人住,沒人幫忙拍視頻,于是把手機固定在譜架上,再將譜架放在地面上取景,用譜架代替自拍桿獨立完成錄制。
夏小湯介紹,為了讓音樂家們了解視頻上傳網(wǎng)盤的操作流程,他們專門拍攝了一支小視頻,發(fā)到每一位音樂家的手機上。舒強介紹:“在芬蘭家中的王健上傳了五六次視頻才成功完成此次錄制。由于時差關系,王健白天在家?guī)『,夜里錄制視頻后,跟國內(nèi)后期制作團隊聯(lián)系,反復錄制幾天才達到最好的效果。因為錄制視頻,王健幾天幾夜沒怎么睡覺,著實讓人敬佩!蓖踅≌f:“在這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最能激勵全人類奮勇抗爭的是我們?nèi)祟惇氂械膼酆完P懷。音樂是我們的心聲,更是人類靈魂的閃爍。”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美好,精神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未來是人類共同的期待,抗疫是人類共同的戰(zhàn)斗。正如微博上網(wǎng)友看完云合奏《紅旗頌》后感慨的:“音樂給人力量,這種力量和白衣天使給的力量不一樣,是精神上的鼓舞,在想要放棄的時候充實你的心靈,堅定你的信念,讓你相信一切都會變好。事實的確如此,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在全球共同抗疫背景下,勝利曙光即將到來。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冬天格外漫長,但在全球共同的努力下,人們已沐浴在春光中,迎接著絢爛夏天的到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