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音樂是一種全腦鍛煉,大腦感謝你成為音樂家的5個理由
音樂就像數學一樣,是一門通用語言。我們可以通過手指在小號或鍵盤上的輕輕觸碰來傳達各種觸動著我們靈魂最深處的情感和主題。音樂家(無論是專業(yè)人士還是業(yè)余愛好者)都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因為他們不僅有機會抒情達意,而且還可以改善他們的大腦健康。大腦感謝你成為音樂家的5個理由如下:
音樂訓練可促進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是大腦在一生中改變的能力,其基本原理是赫布原理(一起放電的神經元互相連接)。你參與的任何活動越多,神經元活動就越一致,從而產生更強的連接。音樂訓練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能夠誘導所有腦區(qū)的神經可塑性變化。你的枕葉用來閱讀和解析音調和節(jié)奏;你的顳葉用來處理聲音;你的額葉用來享受音樂,抑制無關的干擾并記住你剛剛演奏的內容;你的頂葉用來整合所有傳入的感覺信息。
音樂訓練可提高認知能力。研究表明,音樂訓練提高了我們一生中的認知能力(例如,工作記憶、注意力和抑制力)。短期和長期音樂訓練都顯示了這一點。因為演奏樂器需要大腦的許多不同區(qū)域,所以它加強了各種神經元的連接。這可以提高信號效率(即神經元在大腦中相互交流的速度),這可能就是為什么音樂家在認知任務上比非音樂家表現更好的原因。
音樂訓練可以促進大腦的健康衰老。研究表明,音樂家在衰老過程中可以保持自己的認知能力。這包括涉及執(zhí)行功能和短期記憶的任務。老音樂家還有其他優(yōu)勢。一項研究表明,老音樂家過濾無關環(huán)境刺激(即注意力)的能力更完備,他們的大腦活動反映了這一優(yōu)勢。另一項研究表明,老音樂家在背景噪音中能夠聽得更清楚。而且長期訓練和短期訓練都有益處。
音樂訓練對整體健康有益。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團體音樂活動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潛在途徑。例如,演奏樂器會降低患癡呆癥的風險。其他研究表明,彈奏鍵盤和敲鼓可以改善中風患者的精細和粗略運動技能。這得益于大腦活動的增加以及負責運動功能腦區(qū)的連通性和功能的改善。
最近的一項研究甚至表明,娛樂音樂制作(RMM)已經被證實在改變與壓力反應相關的基因表達方面是有效的。這表明,比起安靜閱讀,RMM在臨床環(huán)境中可能可以更有效地緩解壓力。雖然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完善,但似乎音樂制作和訓練對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音樂訓練是一種獎賞活動。最重要的是,做音樂是大多數人喜歡的事情。如果一項活動本身具有獎勵和激勵作用,你的大腦就更容易學習。研究表明,聽音樂本身就是一種獎賞體驗,它可以激活參與獎賞過程的大腦結構,包括伏隔核、腹側被蓋區(qū)、下丘腦和島狀。科學家甚至開始使用經顱磁刺激來調節(jié)大腦中的音樂獎賞敏感度。此外,最近的一項研究甚至表明,給大鼠聽旋律音樂會增加起前腦中與獎賞有關的多巴胺和5-羥色胺。
簡而言之,做音樂是一種全腦鍛煉。盡管那些年輕時就開始進行音樂訓練的人似乎顯示出最大的神經塑性,但研究表明學習演奏樂器永遠不會為時過晚。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已經認識到,要更全面地了解音樂訓練對大腦的終生影響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同時,去學習演奏巴赫的序曲或《今生唯一》(Heart and Soul)吧。我保證,你的大腦會感謝你的。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