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南寧首演 致敬280多萬扶貧干部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劇照
中新網9月17日電 (記者應妮)“山歌飄在云霧間,日子一天又一天,布洛陀拜了千百拜喲,百姓的生活盼改變……”隨著悠揚曲調的響起,壯鄉(xiāng)的好山好水鋪展出畫卷,打動人心的扶貧故事開啟篇章。
作為2019年度全國現(xiàn)實題材及革命歷史題材舞臺藝術重點劇目、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當代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工程扶持項目,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16、17日在南寧的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正式首演。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劇照
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yè)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創(chuàng)排過程歷時兩年,最終呈現(xiàn)的是主創(chuàng)團隊反復調整劇本十余版,不斷打磨精進的成果。演出現(xiàn)場,黃文秀生前的扶貧足跡、村干部與村民之間誠摯樸素的感情、旋律優(yōu)美激蕩人心的音樂、再現(xiàn)廣西地貌風情的舞美與多媒體,以及王麗達等歌唱家唱演俱佳的表現(xiàn),都令觀眾印象深刻。
著名導演田沁鑫身兼該劇的編劇和導演。她回憶,主創(chuàng)團隊在百坭村采風時,看到一只大的黃蝴蝶飛了過來。而在廣西當?shù)赜幸环N傳說,死去的人想念家人時會化作蝴蝶飛回來。這個有些凄美的傳說讓田沁鑫更真切感受到黃文秀的存在,激發(fā)了她的靈感,并讓蝴蝶成為這部作品里的重要意象,“看到黃文秀的照片,讀到她的日記,聽到她的故事,我能想到的是她是一個大家很喜歡的姑娘,值得我們?yōu)樗煤米鰝故事!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劇照
在她看來,黃文秀是全國280多萬第一書記中的普通一員,這個年輕的生命在止步的時候,沒有豐功偉績,可是她像全國各地的第一書記們一樣,時刻心系個人所在地區(qū)的民生、基建。黃文秀身后,站著第一書記群體。所以在劇情設計上,不限于編織黃文秀個人的生命體驗,而是糅合了采風調查階段了解到的多個具有代表性的第一書記的工作,塑造了一個具有共性的第一書記形象。
同時,田沁鑫敏銳地捕捉到了生活中“黃文秀”的個性——開朗和樂觀,并給予提煉放大。她為了更好地塑造黃文秀以及劇中廣西角色,讓演員們先學桂柳話、廣西人說話口音,找到地方人物特點。在全劇排演創(chuàng)作中,她又不斷向演員傳遞著角色的幾個關鍵信息,從形體和表情上找到廣西人的樸素、直率,而黃文秀則更比他人多一分。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劇照
“我們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一次向人民學習、被人民感動的過程。戰(zhàn)斗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一線的干部群眾,賦予了《扶貧路上》最大的靈感與最深的內涵!碧锴喏握f,“《扶貧路上》是我們?yōu)槊撠毠詰?zhàn)獻上的誠意之作,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將我們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收獲的震撼和感動傳遞給大家,讓黃文秀們的精神和力量傳播得更遠、影響得更深!
全劇演唱部分融匯了美聲、民族和通俗唱法,經過精雕細琢的音樂和唱詞,旋律優(yōu)美、朗朗上口,很多音樂和唱段具有濃郁的廣西特色,悠揚的山歌和民族曲調唱出了劇中人物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奮進的決心。
該劇音樂總監(jiān)、作曲印青介紹,在廣泛汲取了廣西百色地區(qū)民間音樂素材的基礎上,又注入了現(xiàn)代性的音樂語匯和表現(xiàn)手段,音樂著力刻畫出主人公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與服裝,舞美及多媒體手段營造的廣西百色地貌及百坭村的環(huán)境,也與劇情和音樂相得益彰。黃文秀犧牲時的場景以與父親隔空對話的形式展現(xiàn),舞臺呈現(xiàn)的山洪爆發(fā)場面令人揪心,抒發(fā)內心的深情唱段也感人至深。
據(jù)悉,該劇將于10月17至18日登臺國家大劇院,10月24、25日亮相上海大劇院。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