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愛迪生用這個發(fā)明改變了世界對音樂的定義
1847年,他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的一個小村落里,他是家里的老七,一直到四歲,他才學(xué)會說話。
他的父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他的母親是一位老師。
1854年,在他還只有7歲這一年,他們舉家搬遷到密歇根州的休倫港。
上學(xué)是孩子們獲得教育的機會,可是由于他太調(diào)皮,僅僅在學(xué)校待了12個星期就被老師投訴,所以母親把他拎回去自己教育,直到11歲。
出于當時的環(huán)境,1859年才12歲的他便去打工做起了火車上的推銷員,賣水果、糖果或是一些商品。
雖然他那時候只有12歲,可是在他通過在火車上的一臺印刷機出版了一本《大樹干先驅(qū)報》(Grand Trunk Herald)之后,分發(fā)給了400名火車上的員工。
他發(fā)布的新聞,讓客戶們十分滿意;1862年他在一場火車事故中救出了一個三歲孩子,這名孩子父親是一個電視臺的經(jīng)紀人,因為感恩,就教會了他使用電報,而他也順利學(xué)會了如何操作電報機,并在第二年成為了一名電報操作員。
我想你已經(jīng)知道我要說的是誰了,就是這一個充滿爭議的發(fā)明家—愛迪生。
愛迪生他幾乎什么都喜歡,什么都想要探索一番。
盡管沒有好好上學(xué),可是并不妨礙他在家自學(xué),因為他的父母都有書。
愛迪生在小時候就對話劇充滿興趣,還想做演員;另外他還喜歡詩歌,喜歡閱讀,他是一個最不像發(fā)明家的發(fā)明家。
但如果你認為他只有這些愛好,那就錯了。
愛迪生小時候是一個不安分的主,他的人生仿佛要被他折騰出個什么樣。
在當上電報操作員后的1864年,他搗鼓出來一臺自動電報中繼器,這一個中繼器能夠使得電報信號傳輸?shù)酶h。
接著到了1868年,他移居到了波士頓,但或許是因為耳聾,別人不要他了,所以他1869年1月的時候辭去了工作,潛心研究,在那里自己搞發(fā)明。
在1869年他成功搗鼓出了一臺電動投票記錄器,可是沒有人敢用它,所以他決定以后只發(fā)明別人能夠用得上的東西。
好家伙,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和兩個人合伙創(chuàng)辦起了公司,改起了電報機,獲得了多項專利。
他愛發(fā)明的個性,也為他之后改變世界奠定了扎實的基礎(chǔ)。
1877年,愛迪生想著搗鼓點不一樣的,既然電報能夠通過一個點和一個破折號來傳輸這么多信息,那聲音能不能傳來傳去呢?
幸運的是,當時已經(jīng)有法國的一個印刷廠商Edoard-Leon Scott de Martinville設(shè)計出了一種方法,可以把聲音記錄在紙上;愛迪生左思右想,記錄在紙上是沒有辦法播放出來的,怎么辦呢?
他想通過某種機械的方法捕獲聲音,所以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制作一個模型,也正是因為這一個模型,改變了世界對音樂的定義。
在愛迪生的筆記中,我們能夠看到這樣的記錄:可以將聲波振動的隔膜連接著壓花針,當聲波振動,針尖就會在一個包裹著錫紙的旋轉(zhuǎn)黃銅體中移動并壓出凹槽。把聲音以這種形式記錄下來。
當初他在轉(zhuǎn)動曲柄的同時,一般大聲地喊出“瑪麗有只小羊羔”,正式此舉,讓他得以留名,留的留聲機發(fā)明者的名。
他除了是一個發(fā)明家,還是一名商人。
他在140多年前便想到了要制作有聲讀物,發(fā)放到各類盲人的庇護所,醫(yī)院和病房;還有貴族女士和紳士們的娛樂活動(音樂或小說故事)。
并且愛迪生還有為子孫后代保留華盛頓、林肯等人的聲音這一愿景。
但是因為當時錫紙實在沒法普及,只能擱淺這一個計劃。
直到1888年,愛迪生開始賣他改進后的留聲機,并創(chuàng)辦起了唱片公司,售賣起了音樂和朗誦的唱片,這也使得音樂開始在市面上流行。
直到留聲機大賣了40年之后的1929年,愛迪生才因為收音機的出現(xiàn)關(guān)掉了唱片公司。
可是彼時的他,已經(jīng)不計較唱片了,在電影領(lǐng)域,愛迪生做得風(fēng)生水起。
1893年,他開了一家“黑色瑪麗亞”的電影工作室,他的助手幫他拍了第一部電影,自此以后,一發(fā)不可收拾。
1894年,第一家商業(yè)電影在紐約開業(yè),只需要投入一塊硬幣,就可以激活盒子里的放映機,并觀看電影。
通過與留聲機的結(jié)合,托馬斯做起了有聲電影的生意。
他還熱衷于拍電影,在他們拍過的1700多部電影中,有4部最受觀眾喜歡且知名。
這是1925年,愛迪生在用攝影機記錄精彩畫面。
或許是因為太注重商業(yè)發(fā)明帶來的利益,愛迪生也充滿了爭議,因為造謠說特斯拉的交流電有危險而為了賣自己的直流電,也讓愛迪生死后為后人所詬病。
但毫無疑問,愛迪生改變了世界對音樂的定義。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xué)習(xí)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