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zhàn)火中演奏的照片 終于明白人類為什么需要音樂
戰(zhàn)火中的音樂,似乎是能給人長久情感震撼,也讓音樂家相沿成習為之努力的主題。
“我們回應(yīng)暴力的方式是:讓音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熱烈、更優(yōu)美、更投入!
—— 美國作曲家倫納德 · 伯恩斯坦“音樂會讓我停止擔心,停止哭泣。
音樂對我來說是一種療傷的東西!
—— 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 · 波切利“盡管有戰(zhàn)爭和沖突,但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在我的音樂中呈現(xiàn)人類的情誼。”
—— 匈牙利指揮家巴爾托克 · 貝拉無論是《辛德勒的名單》的悲愴;還是《珍珠港》的磅礴:這些流動的旋律,總能幫你道出那些難以言訴的悲愴,以及,喚起你對愛和美的向往。
下面這些照片,展示了音樂是如何長此以往地撫慰著那些受傷的心靈,并治愈著整個世界...
這種力量,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伊拉克
大提琴手在爆炸現(xiàn)場演奏
2015 年 5 月,伊拉克國家交響樂團前指揮卡里姆 · 瓦斯菲(Karim Wasfi)在巴格達阿達米亞區(qū)(Adhamiya)炸彈殘骸旁演奏大提琴,來抗議暴力。
大馬士革
炮火中的鋼琴
2014 年,住在大馬士革耶爾穆克難民營的巴勒斯坦人阿伊哈姆 · 艾哈邁德在飽受戰(zhàn)爭摧殘的街道中央彈鋼琴。
二戰(zhàn)
開坦克的鋼琴家
“上午戰(zhàn)爭結(jié)束了,下午我想做一名音樂家。”
伊斯坦布爾
大提琴聲給人安寧
音樂家們給全國反政府示威活動中心的伊斯坦布爾公園提供了片刻的平靜。
100 年前的一戰(zhàn)
戰(zhàn)壕中的音樂
這張照片攝于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名樂師士兵在法國戰(zhàn)壕中振奮士氣。
柏林
巴赫的樂章是柏林墻的挽歌
1989 年 11 月 11 日,柏林墻正式倒塌兩天后,羅斯特羅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在邊境舉行了一場巴赫大提琴組曲的即興演出。
二戰(zhàn)
難民營的友誼
1939 年 8 月 11 日,一個小女孩為朋友拉小提琴。她是 150 名猶太難民兒童中的一員,他們作為“Kinder transport”的一員從柏林來到利物浦街車站。
薩拉熱窩
死神前的施特勞斯
大提琴家 Vedran Smailovi 在薩拉熱窩被炸毀的國家圖書館演奏施特勞斯。
音樂穿行在斷壁殘垣里,地壤生靈間;它和人們一起歷經(jīng)著創(chuàng)痛,但又以溫柔的力量在幫助人們化解傷情。
托爾斯泰說,音樂的魔力,足以便一個人對未能感覺的事有所感覺,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變?yōu)榭赡堋?/p>
在音樂中,我們找到共感,寧靜與愛。
在音樂中,和傷痛和解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