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首次隆重上演
《東方紅》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藝術作品。
1964年10月2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隆重上演,這一年是中國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共有3000多名專業(yè)和業(yè)余文藝工作者參加了演出。這不是一部簡單的文藝作品,它以巨大的歷史概括力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史詩,以極大的藝術感染力融音樂、舞蹈為一體,作品推出后,盛況空前,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這之后,《東方紅》成為中國藝術的經典,它的旋律成為一種標志性文化符號,和特定的時代、主題,和中國革命的精神與史詩深深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典范性、權威性、共鳴性。也因此,《東方紅》的旋律還被中國人送入太空,在今天,重溫《東方紅》,不僅是一種藝術享受,而且還有賡續(xù)革命精神的意義。
重溫經典的方式,當然離不開作品文本的重播,這是最基礎,也是最簡單的方式。但是,《東方紅》畢竟是歷史的文本,作品與作品的時代是一種“圖-底”關系,在當下,作品離開了時代底色,特別是對于年輕的受眾群體,作品首演的1964年已經是一個遙遠的年份,更好的重溫方式需要在新時代的時代底色上,為作品賦予確切、有效的解讀方式和意義的傳遞。
在慶祝建黨1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樂頻道的《音樂人生》欄目策劃、制作了《致敬<東方紅>》節(jié)目,該節(jié)目首播于2021年8月1日。首播后,便引起眾多音樂人的共鳴與贊美,10月3日和7日國慶期間將再次播出!兑魳啡松肥侵醒霃V播電視總臺音樂頻道一檔全面展示音樂家藝術經歷、人生歷程的大型談話類欄目!吨戮矗紪|方紅>》節(jié)目邀請了曾經參與《東方紅》創(chuàng)作和演出的作曲家、歌唱家、舞蹈家、朗誦家、電視導演等人員來到演播現場,與主持人孫小梅一起,通過訪談的方式,分享從創(chuàng)作到排練到演出的動人故事和難忘經歷。
參加節(jié)目錄制的老藝術家中,最年長的李光羲和陸祖龍都已93歲高齡,最年輕的鄧玉華也已年近80歲。為了《東方紅》都克服困難趕到了節(jié)目現場。李光羲是《松華江上》的演唱者,他講述了自己兒時在日本的鐵騎下的生活,從而理解了藝術的根源是來源于生活;陸祖龍負責《東方紅》第四場“抗日烽火”的樂隊編寫和串聯(lián),他說“好歌是《東方紅》的靈魂,是它的骨干,舞蹈是他們的肌肉,能把《東方紅》將近三十首歌曲都傳承下來,這真的是空前沒有的!”鄧玉華講述了《情深誼長》的動人故事,在受到黨史的教育的同時感嘆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來之不易。老藝術家們向人們展示了當年的參演人員是以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之心,全力投入創(chuàng)作、演出的。朗誦者林中華至今依舊能飽含激情、一字不落地朗誦出所有的詞句。他說,當年他們是一種信仰——對黨的信仰支撐著他們克服困難。
在節(jié)目中,老藝術家們的講述展現了《東方紅》創(chuàng)作、排練中表現出來的集體主義精神。曾經為《東方紅》做電視轉播的鄧在軍導演說,《東方紅》從全國調集了那么多藝術家,沒有一個人不聽指揮、擺架子,而是隨叫隨到。趙青作為舞蹈演員參加《東方紅》電影拍攝時年僅28歲,她被分配到紅軍過雪山彝族人民喜迎紅軍《五彩云霞》中擔任彝族姑娘領舞。但是劇組要求領舞也要跳群舞,能上能下,不搞特殊,學習雷鋒的“鏍絲釘”精神,趙青都很高興地接受了。
老藝術家們在節(jié)目中的講述還展現了奉獻、敬業(yè)、艱苦奮斗的精神!稏|方紅》領導小組成員周巍峙的長子周七月,作曲家李煥之的長子李大康,在《東方紅》這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四千多人的特殊劇組里度過了一段極其難忘的少年時光。他們帶著父輩們創(chuàng)作《東方紅》時的珍貴手稿和工作日志受邀來到節(jié)目錄制現場,講述當年的所見所聞。據周巍峙的工作日記記載,創(chuàng)作組創(chuàng)作了50首歌曲,最后采用了10首,其中有個人寫了11首歌,只選用了1首。但沒人有怨言,依然以飽滿的熱情繼續(xù)工作。作曲組百改不厭,即使晚上12點接到修改任務,也會在第二天早上交稿,修改不過夜,精益求精。胡松華正是有了深入牧區(qū)、與牧民“同吃同住同歌同舞”的深刻體驗,才創(chuàng)作出打動人心的《贊歌》。。導演鄧在軍為了做好《東方紅》的轉播,看了不下20遍舞臺排練。精神上不計成本的藝術投入,物質上卻毫不講究,為了節(jié)省經費,演出服裝都是從各個文工團借的,甚至連朗誦者穿的服裝就是從外交部出國人員服務部借來的。
《音樂人生》采取了重聚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方式,可以說,既創(chuàng)造了一次難得的藝術家的重逢,也創(chuàng)造了一次難得的藝術作品的重溫,為《東方紅》在當下的傳播增加了一個解讀和意義傳遞的視角。正是通過老藝術家們親歷式的講述,向社會回答了經典是如何造就的?我們?yōu)槭裁粗販亟浀、我們如何重溫經典等問題。《東方紅》幕前、幕后的動人故事,宣揚的精神已遠遠超出了一部作品的“回憶錄”,展現了對當下藝術創(chuàng)作和精神生活的指導意義。
節(jié)目中,71歲的馮秋生提到《東方紅》首演時他才14歲,但幾十年過去了,他親自指揮了一百多場《東方紅》演出,在全國各地和海外把《東方紅》中的經典歌曲傳唱了整整20年。歌唱家王靜談起二十年堅持參演的經歷頗為感嘆:“在我的很小的時候,每當唱到這幾句的時候,眼淚就情不自禁的就流出來了,這種情感是揮之不去的!薄稏|方紅》中所承載的精神,已超出了作品本身,連帶著一種記憶和精神值得傳遞下去。因此《音樂人生》安排在節(jié)目最后,《東方紅》的老藝術家們和春之聲合唱團以及少先隊員全體嘉賓高聲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這樣的節(jié)目設置體現了節(jié)目組對意義傳遞的自覺意識,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凸顯了藝術傳統(tǒng)的賡續(xù)。著名詞作家王曉嶺在節(jié)目中感慨,“我們在不斷地向《東方紅》學習和靠攏,《東方紅》是一個高峰,我們只能仰望和致敬,在新的時期不斷地學習它成功的經驗,融入一些新時期的一些新的發(fā)展,因為歷史時代總是在不斷變化,所以把它注入不同的內容。”年輕作曲家舒楠說,他在創(chuàng)作中借鑒了《東方紅》,向老一輩革命家、老一輩文藝工作者學習——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懷著一顆沒有雜質的心全身心地熱愛祖國、熱愛黨。當充滿了真情實感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文藝作品才有靈魂,才能感染觀眾,這也是現代文藝工作者的課題。他帶著80后、90后的年輕人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一遍一遍地看《東方紅》音樂舞蹈史詩,深有感觸地說“那種沖擊力對我們年輕人也是巨大的”“藝術它真正可貴的還是真誠和真情!惫(jié)目組也收到了很多感人的長篇留言。
經典作品正是因其具有超越時間的藝術魅力才稱得上是經典,經典的傳播、解讀和意義傳遞需要大眾傳播機構的創(chuàng)造性參與,《音樂人生》的做法應是一種可以復用的模式。
本期節(jié)目可在央視頻上觀看,10月7日16:05在央視音樂頻道再次播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