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音樂志和民國鋼琴志中的趙元任
在有關民國音樂志和民國鋼琴志的相關書籍中,開篇都不能不提趙元任?梢,趙元任在民國音樂界的地位之高和影響力之大。
趙元任(1892—1982),民國最知名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他是公認的曠世博學奇才,還被稱為罕見通才、一個“文藝復興式的智者”。他是“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也是中國現(xiàn)代音樂學之先驅。有人這樣評價趙元任,“這是一位能把科學、語言、藝術與人生融為一體,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體現(xiàn)得那么淋漓盡致的真正大師”。
趙元任精通各種樂器,終身與鋼琴為伴。在他存世的6首短小的鋼琴作品中,有風格比較典雅的小眾“雅樂”,如《偶成》(1917)和《八板湘江浪合調》(1915)。其中,鋼琴曲《偶成》刊登在《科學》雜志上,這首曲子用他熟悉的天津傳統(tǒng)調子,手法具有中國民族化特征!栋税逑娼撕险{》有學者認為是鋼琴曲,也有學者認為是為風琴創(chuàng)作的曲子,更有學者認為是為兩種樂器而作。筆者倒是傾向于最后一種觀點,為兩種樂器而創(chuàng)作。樂曲彈奏關鍵在于掌握其神韻,至于使用的具體工具并不是關鍵所在。在趙元任這里,雅俗共賞才是他音樂追求的真諦,在這兩首典雅的鋼琴曲基礎上,他又比較通俗接地氣地創(chuàng)作了4首大眾“俗樂”,即《和平進行曲》(1915)、《小朋友進行曲》(1919)、《結婚進行曲》(1928)和《二部創(chuàng)意曲》(1930)。有學者認為《二部創(chuàng)意曲》帶有習作性質,但并未給出任何判斷依據。也許是太過隨意,未經雕琢,讓人理不出頭緒,只能算是習作。其中,《和平進行曲》是趙元任1915年1月發(fā)表在《科學》雜志第一卷第一期的一部作品。就目前的研究來看,這是中國第一部公開發(fā)表的鋼琴作品。在《民國鋼琴志》一書中,說他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位寫鍵盤作品以及鋼琴作品的華人,也有學者盛贊其為“中國的舒伯特”。民國著名音樂家蕭友梅的《夜曲》《哀悼進行曲》這兩部較早的鋼琴作品則創(chuàng)作于1916年,稍晚于趙元任。
從音樂實踐到音樂理論,這體現(xiàn)著他鮮明的兼容并包的“中國派”音樂理想。從創(chuàng)作實踐來說,趙元任創(chuàng)作的曲子都是用自己的感受力在創(chuàng)作,在嘗試各種可能的創(chuàng)新路徑。必須有情,始可寫曲;情之所至,曲之所起。趙元任學生時代開始寫歌,就其作品受歡迎程度來說,可算得上民國著名流行音樂人、中國流行音樂的鼻祖。他一生創(chuàng)作百余首歌曲或者說100多首留史的音樂作品,其中與劉半農合作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意韻悠長,穿越時空,流唱至今。有學者認為,趙元任的藝術歌曲是民族化取向下中國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發(fā)端。這位民國時期的中國流行音樂之父,始終遵循著雅俗共賞、自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音樂創(chuàng)作原則,發(fā)乎天性般地讓人感受到音樂的曼妙。語言學家與音樂家的雙重身份,造就了他對音韻的獨特敏感性,各種聲音元素運用較多。既然音樂是副業(yè),當然可以做個率性“玩家”,為何要走尋常路?
趙元任的詞曲既有《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樣舒緩浪漫的抒情之作,也有高昂奮進的愛國歌曲。在民國時期,很多人都愿意唱他寫的《盡力中華》,其中“同氣同聲、同調同歌;同種同胞、同志同心……都提起精神來振作振興中華”,至今仍能從詞曲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團結前進的力量。趙元任有學者溫文儒雅的一面,也有革命進步的一面,主要表現(xiàn)為他為反映無產階級勞苦大眾悲慘生活的詩歌譜曲。如《揚子江上乘船歌》《織布謠》《勞動歌》,也有反映社會時事的作品,如《嗚呼三月一十八》,這部作品主要反映被魯迅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的“三一八慘案”,是20世紀20年代反映民主革命現(xiàn)實斗爭的名篇佳作。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始終堅持洋為中用的原則,積極創(chuàng)作符合中華民族審美習慣的音樂作品,探索中華民族音樂派的多聲創(chuàng)作手法。據此,也有學者認為,其音樂創(chuàng)作的主要貢獻是以新詩為歌詞的具有高水準的藝術歌曲。趙元任的聲樂創(chuàng)作所體現(xiàn)出的民族性和時代性成為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顯著特征。
從音樂思想史來說,民國音樂是中國音樂西學東漸和中西音樂交匯互鑒的重要時期。在中國音樂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趙元任融通中西音樂的開創(chuàng)性不容置疑。我曲由我心,我詞出我口。趙元任的樂曲處處抒發(fā)的是自己的真性情,情隨心動,不拘一格。真情最能感動人,震撼人。不論是專業(yè)人士,還是普通民眾,都會被其樂曲中的真誠打動。他在1916年10月《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說時·音樂時》,闡述了他音樂思想的精神追求。他認為,其一,從古代音樂的性質而言,“古樂惟用于宗廟大典而已”,“士大夫猶以禮樂自侈,也可悲也”。古代音樂都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是統(tǒng)治階級身份的象征,是封建等級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其二,從音樂的應用性入手,他說“樂之淫正,民族之興亡系焉”,“夫樂,國之情也”。音樂應該成為振奮民族精神和提升國家凝聚力的紐帶,音樂要反映國情和民情,音樂要為國家和大眾服務。音樂要通過自身反映思想內容,要肩負起民族興亡的一份責任。其三,就中國音樂的發(fā)展來說,“欲救今樂之失復古襲西當并進”,“西樂則當盡其所能”,他認為要彌補當今音樂發(fā)展之不足就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尤其要積極吸收西洋音樂之所長。音樂家蕭友梅曾盛贊他替我國音樂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紀元。
各種內容風格多元統(tǒng)一于一個音樂人,各種專業(yè)被完美打造系于一位學者,叫我們如何不仰慕?大多數的普通人在一個專業(yè)領域能取得較大成就都絕非易事,可是趙元任卻在多個專業(yè)領域建樹卓然,所以人們給他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名副其實。
。ㄗ髡邌挝唬禾旖驇煼洞髮W新聞傳播學院)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