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響樂團慶祝建黨百年紅色巡演重走革命路的音樂征程開啟
在4月15日的國家大劇院歌劇音樂廳,上海交響樂團開啟慶祝建黨百年紅色巡演的首場演出,也由此踏上從石庫門到寶塔山重走革命路的音樂征程。擺放在國家大劇院公共區(qū)域的“聆聽·百年回響”聲音互動裝置吸引了眾多聽眾駐足!斑@臺裝置從上海運抵北京,將會收集聽眾的紅色記憶,在之后的巡演中也會繼續(xù)收集大家的心聲,并于6月回到上海,在上交音樂廳外的長廊展出!鄙虾=豁憳穲F團長周平說。
演出由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執(zhí)棒,聯(lián)手女高音歌唱家周曉琳、男中音歌唱家楊小勇,奉上《紅旗頌》《沁園春·雪》《紅梅贊》《春天的故事》《延安頌》等多部深刻在國人心中的時代之音。同時,上海交響樂團為建黨百年委約新創(chuàng)的《中國頌》《我們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父輩》在歷經(jīng)多次修改后,終于付梓,在首都的舞臺上完成世界首演。這也是上海交響樂團在時隔六屆之后,再度獻演國家大劇院“中國交響樂之春”。
用熱情抒寫對黨和人民的誠摯情懷
在建黨百年的重要歷史時刻,上海交響委約賈達群、于陽、郝維亞、楊帆四位出生于不同代際的作曲家,以不同的藝術觸角和創(chuàng)作理念,同寫時代主題。其中,于陽、郝維亞、楊帆三位“60后”“70后”“80后”的《中國頌》《我們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父輩》則率先在俞峰的指揮下首次完整上演!坝陉枴吨袊灐啡诤狭恕稏|方紅》的旋律,能夠感受到新中國誕生時的澎湃心情;楊帆《父輩》帶著深深的懷念,有一種緬懷的情意;郝維亞《我們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的核心是堅持理想,不忘初心,勇往向前!庇岱逭f,在去年的試聽研討會后,這些作品被不斷修改、反復打磨,蘊含著對黨、對人民的誠摯情懷。
“重大題材的交響樂創(chuàng)作,考驗著作曲家的歷史積淀、人文思考和藝術情緒!边@是于陽創(chuàng)作《中國頌》的心得!跋袷恰都t旗頌》這樣的經(jīng)典主旋律作品,凝聚著老一輩藝術家的熱忱,對我們后輩作曲者來說,創(chuàng)作時要有守正創(chuàng)新的理念,從生活出發(fā)、用情感勾連,投入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情。”這是寫完《父輩》的楊帆,所生出的由衷感悟。“追求自由和思索是我們不變的初心,凜冽之后一定會有一場春天溫暖的雨,一個民族不僅要腳踩大地也要仰望星空,團結在一起奔跑就可以贏得勝利!边@是譜寫《我們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的郝維亞,對未來的熱烈期冀。
奏響慶祝建黨百年的紅色經(jīng)典
音樂會上除了首次與聽眾見面的委約新作,還有見證黨的發(fā)展征程的多部中國時代經(jīng)典。作曲家呂其明創(chuàng)作的交響詩《紅旗頌》,由上海交響樂團于1965年第六屆“上海之春”上首演,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傳唱,《紅旗頌》已是無數(shù)華人心中的親切鄉(xiāng)音,在今年喜迎慶祝建黨百年的歷史時刻,該作更是在各地舞臺頻繁上演,此番紅色巡演路上上海交響將為多地觀眾再現(xiàn)權威演繹。
由羊鳴、姜春陽、金砂等作曲的歌劇《江姐》是中國歌劇史上的經(jīng)典,音樂會中選取了作為歌劇點睛之筆的主題歌《紅梅贊》。此外,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民族眾志成城抵御外敵的《延安頌》,深深烙印在國人腦海,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后全新時代的《春天的故事》,由田豐根據(jù)毛主席詩詞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沁園春·雪》也都悉數(shù)上演。
上海交響將于4月29日開始,攜與北京首站同樣的演出班底和曲目,繼續(xù)前往杭州、贛州、長沙、武漢、延安等革命圣地嘹亮放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紅色巡演的六場演出將被貼上“上海出品”的品質角標,被納入第37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
探索主題委約創(chuàng)作新機制
上海交響首次嘗試同時委約多位作曲家進行主題創(chuàng)作,給他們充分的創(chuàng)作空間,并分階段面向不同群體試演,讓作曲家在寫作過程中就能聽到有效反饋,解決了他們通!霸谧髑窖葑噙@段間隔,樂譜躺在桌子上不可名狀的恐懼”。
比如三部力作從去年研討會上專家面前初試啼聲,中國愛樂、上海交響、廣州交響三團在北上廣三地新年音樂會上聯(lián)合片段試演,到此番最終將作品完整搬上舞臺,作曲家有多次機會聽到作品在音樂廳里及觀眾前的演出效果,進而可以針對性地修改打磨,甚至推倒重來,直至找到符合舞臺的理想音效。
除此以外,委約新作也將在紅色巡演路上六次奏響,這種“多團共演+多地巡演”的創(chuàng)作生產(chǎn)機制,可以如共享單車一樣“共享”委約作品,加大傳播范圍,從源頭上避免一次性作品的出現(xiàn)。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