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音樂劇”背后有著怎樣的內涵和意義
喜歡音樂劇的你,是否經常在網絡沖浪后,對著花式的新劇訊息沉思過這樣一個問題——
乖乖,果然是#萬物皆可音樂劇#吶!
是的,豐富多元的音樂劇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有無數(shù)創(chuàng)作者從題材、形式或是歌舞等不同方面進行了各式創(chuàng)新。
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幾部從不同維度挑戰(zhàn)了人們對音樂劇舊有印象的劇目,并探討一下在這樣的#萬物皆可音樂劇#背后,有著怎樣的內涵和意義吧!
“1
大熱IP改編
“改編自同名大熱IP……”可以說是各位劇迷最熟悉也最愛恨交加的宣傳語了。
《冰雪奇緣》、《獅子王》、《蜘蛛俠》、《歡樂滿人間》、《怪物史萊克》、《阿拉丁》、《賤女孩》、《律政俏佳人》……的確,從與好萊塢聯(lián)系緊密的百老匯和西區(qū)開始,電影、書籍即是音樂劇最常見的改編源頭。
從商業(yè)角度出發(fā),制作人們會看中IP可觀的知名度和更多的改編潛力,一些平日里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有趣作品也不斷地出現(xiàn)在舞臺上:
wait!
先來喊一聲SpongeBob SquarePants……
沒錯,早在17年,《海綿寶寶》就擁有了自己的音樂劇,甚至獲得了12項托尼獎提名,從動畫到舞臺,完全沒有“水土不服”。
相信大家從海報中,亦能探得這部劇改編上有趣的一點:與以往動畫片劇場化時會將卡通形象盡可能地還原在舞臺上不同,《海綿寶寶》沒有套上大大的玩偶頭套或是做各種特效造型,而是選擇了真人演繹的方式,從更深層的內在去模擬原動畫。
主演們的聲線、造型、舞蹈和動作細節(jié)都繼承了動畫版搞笑夸張的風格,劇目的舞臺設計、燈光音效、音樂創(chuàng)作亦是前衛(wèi)又出彩。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部“燒錢”大作——《金剛》。
無論是電影還是音樂劇,“金剛”這個IP最重要的自然還是它龐然悚人的視覺效果。
通過融合木偶操控、機器人技術和舞臺設計,劇組最終制作出了一只高達6米、重達900多公斤的金剛巨偶,由14名表演人員和16臺微處理器實時操控后,甚至可以表現(xiàn)出細膩真實的面目表情。
無論是音樂劇《海綿寶寶》還是《金剛》,都是從觀眾們很難聯(lián)想到的大熱IP改編而來;而面對那些本就存在改編可能的IP,觀眾們甚至會自發(fā)地進行這樣的“夢幻聯(lián)動”:
2009年,在密歇根大學一個小小的黑匣子劇院里,一群戲劇專業(yè)學生們組成了StarKid劇團,并演出了一部轟動YouTube的哈利波特同人音樂劇——“A Very Potter musical”,更是在大火后不斷推出續(xù)集。音樂劇的故事始終改編自《哈利波特》原著,風格亦是輕松有趣(包括但不限于伏地魔和奇洛教授展開了甜甜的戀愛……)。
在過去的十二年中,StarKid制作了多部完整的音樂劇,向包括迪斯尼、星球大戰(zhàn)、蝙蝠俠在內的一眾著名ip發(fā)起惡搞和致敬,在Billboard Charts上排名第一,YouTube頻道總播放量超過2億。
擔任主演、編劇和導演之一的達倫·克里斯(Darren Criss)在畢業(yè)后走起了影視、舞臺雙棲的道路,先后參演了電視劇《歡樂合唱團》和《美國罪案故事:刺殺范思哲》、音樂劇《平步青云》、《搖滾芭比》,還獲得過金球獎迷你劇/電視電影的最佳男主角。
可見,即使是為了發(fā)展更多有才華的雙棲創(chuàng)作者和演員,音樂劇都非常偏好于改編大熱IP,可謂是“沒有不適合做音樂劇的題材,只有還沒被做成音樂劇的題材”了。
“2
藝術價值=0?
侃到這里,相信比較嚴肅的劇迷朋友會不高興了:是有許多優(yōu)秀的IP改編音樂劇不假,但大多數(shù)的改編都只是一昧迎合商業(yè)市場,看中明星效應和觀眾喜好。
難道#萬物皆可音樂劇#對豐富音樂劇的主題和表現(xiàn)形式,對音樂劇的藝術價值本身就沒有意義嗎?
登登登——此刻就是本桑吹登場時刻!
談及拓展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邊界,桑德海姆這個名字是必將出現(xiàn)的。在音樂劇逐漸擁有完整敘事線,卻仍因題材的單一被視為缺乏藝術性的娛樂商品時,桑爺用《Company》、《富麗秀》等以人物內心情感、精神世界為主題和表現(xiàn)形式的作品重新定義了音樂劇,將觀眾們從逃避的幻夢和泡沫中喚醒,面對和審視現(xiàn)實,這亦使人們以看待藝術的嚴肅目光重新審視起了音樂劇。
對于音樂劇改編跨界,桑爺一向是大膽且不斷嘗試的。他于1979年首演的《理發(fā)師陶德》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理發(fā)師陶德》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平民陶德原本擁有美麗的妻子和順遂的生活,卻受貪戀他妻子美貌的法官陷害,被迫流放他鄉(xiāng)15年。歸來后,陶德在餡餅店老板娘的協(xié)助下展開復仇,在他的理發(fā)店里上演著一幕幕血腥殺戮。
這樣一個基督山伯爵式的故事,在今日情景下看似沒有什么獨特之處,但在上演時卻是造成了轟動的效果:
改編自同名話劇的《理發(fā)師陶德》以驚人的舞臺張力和極富戲劇性的音樂,第一次說服了各位觀眾——音樂劇不僅可以美化和浪漫現(xiàn)實,也是可以講述一個暗黑恐怖題材的;
同時,桑爺對《理發(fā)師陶德》的改編不僅限于展示情節(jié)上的驚悚另類,而更是突出了陶德這一悲劇人物對社會、對人性的拷問和反抗,以及對沉溺仇恨的反思,將這部音樂劇作品的藝術價值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理發(fā)師陶德》后,桑爺更是創(chuàng)作了更多改編自不同題材的音樂。
《星期天與喬治在公園》以名畫《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為創(chuàng)作主題,從音樂創(chuàng)作上模擬點彩畫的作畫過程,舞臺設計還原畫中情景,僅憑一幅畫賦予的靈感和素材便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獲普利策戲劇獎的音樂;
《拜訪森林》以童話入題,卻叛逆了孩子們耳熟能詳?shù)膭h節(jié)版童話故事,揭示出四個經典童話背后暗含的人性欲望和丑陋真相……
話劇、名畫、童話、歌舞秀、人的內心、笑談和傳說……桑爺?shù)膭?chuàng)作歷程真切地說明了#萬物皆可音樂劇#,亦折射出除了商業(yè)和娛樂價值外,音樂劇的另一種意義所在。
“3
音樂多元化
體現(xiàn)“萬物皆可音樂劇“的不僅是戲劇本身,更有音樂這一元素的豐富多彩。
從前陣子上映的《身在高地》吹來的輕快拉丁風情說唱,到去年的西區(qū)大熱音樂劇《Six》里融合了多位流行diva的音樂,再到時至今日仍大火的各類搖滾音樂劇,音樂劇擅長融合各種不同種類、風情的音樂,這同時也是音樂劇保持觀眾新鮮感的重要手段;同時,音樂的多元化也是種族文化、世代更迭、自我意識等等社會議題投射、影響音樂劇的體現(xiàn)。
誠然,#萬物皆可音樂劇#這句戲語最初出現(xiàn)的原因,也許就像《爛東西(Something rotten)》里面那首概括了音樂劇歷史的《a musical》一樣,是人們對起初音樂劇以娛樂為主且極為迎合觀眾對歌舞愛好特點的戲謔。
‘What the hell are musicals?’
……
With song and dance,
除了歌舞升平,
And sweet romance,
浪漫愛情,
And happy endings happening,
皆大歡喜的結局,
By happenstance,
各種劇情反轉,
Bright lights,stage fights,
還有耀眼的鎂光燈,激烈的打斗場面,
And a dazzling chorus,
精彩的副歌,
You wanna be great,then you gotta create,
若想成功,那就去做,
A musical,
音樂劇吧!
但在無數(shù)商業(yè)探索和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嘗試后,不妨換個角度解讀這句話:
#萬物皆可音樂劇#
正說明了音樂劇不僅僅是
單純地追隨商品化和觀眾市場的商品;
而是一種能夠映射所處時代、
及時與最新的潮流和人們情感共鳴的存在。
最近即將上演的愛奇藝自制音樂劇《夢見獅子》,也大膽嘗試了多種跨界元素。
它融合了傳統(tǒng)戲曲與二次元文化這兩種元素,使用“國潮”去定義自己,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夢見獅子》的故事來源是一部晉江文學作品,啟用了影視、音樂劇、戲曲等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跨界陣容,展開了對音樂劇改編方向的新探索。
音樂劇《夢見獅子》概念先導片
既然#萬物皆可音樂劇#,每個人觀看時必然也會產生對音樂劇不同的觀劇感受。
究竟《夢見獅子》會如何呈現(xiàn)呢?你又對它有什么樣的好奇與期待呢?那就一起在8月3至7日走進上海大劇院,去一探究竟吧~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