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樂學院 汾陽路上的音樂人生
引子
如果說北京的胡同是北京歷史的見證者,那么上海那些布滿梧桐的深巷則是這座城市肌膚上的紋理,每時每刻都流淌出生動而又清晰的生活景象。
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仿佛時間停滯了。道路兩邊的老房子上,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書寫著上百年的歷史,盡管大門上的油漆已經(jīng)布滿傷痕,曾經(jīng)的雕梁畫棟也已經(jīng)殘缺不全,但歷史的滄桑與現(xiàn)代的文明仍然在這里完美地交織。
汾陽路就是上海無數(shù)條梧桐小巷中的一條——錯落著名人故居,無需濾鏡就能拍得很美的街景,老洋房、新里弄,讓這條身處衡復風貌區(qū)內(nèi)的小路煥發(fā)出別樣的光彩。
歡樂快板
汾陽路20號,上海音樂學院,是我國第一所音樂高等學府。其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國立音樂學院,創(chuàng)辦人及首任院長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
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院校,校內(nèi)肯定是不乏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曾經(jīng)的猶太人俱樂部,建成于20世紀20年代,是一棟英式獨立花園洋房,如今成了音樂學院的辦公樓;另一棟同樣建于上世紀20年代的花園洋房,則是舊時的比利時領事館,如今成為了音樂學院的專家樓。
這里曾是上海灘聞名一時的猶太人俱樂部。如今左邊為上音辦公樓,右邊為賀綠汀音樂廳。
這里曾是上海灘聞名一時的猶太人俱樂部。
如今左邊為上音辦公樓,右邊為賀綠汀音樂廳。
因為有了這所音樂學院,汾陽路也有了“音樂之路”的美稱。行走在北端的汾陽路上,你會感受到無處不在的音樂藝術氛圍。
緊鄰著校園的馬路兩旁,遍布著一家家琴行與樂器鋪,其間穿插著各色各樣的音樂教室。就算是某家小小的服裝店,都能在櫥窗內(nèi)擺上一則“此處有一對一教琴服務”的廣告牌。
那些背著大大小小的琴盒,抱著厚厚重重的琴譜的身影,則成為了汾陽路上最獨特的一道風景線。這些行色匆匆的身影中,有音樂學院的學子們,更有早早踏上學琴路的孩子們。
每年的年末,這里更是匯聚了來自上海各個區(qū)縣的琴童,那間不起眼的小小的表演廳里,舉行著一場接一場的演奏會。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看著臺上那一個個稚嫩的身影,每個人的眼中仿佛看到的都是未來的郎朗。
焦慮的家長,懵懂的孩子,至少在這一刻,因為音樂而享有了片刻安寧的時光。
典雅的柔板
汾陽路上從來就不缺優(yōu)秀的歷史建筑。
位于79號的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就是眾多老建筑中的其中一棟。這座始建于1905年的法國后期文藝復興式住宅,由于外墻基本運用的是白色,現(xiàn)在也被稱為“海上小白宮”。
整棟建筑吸取了西洋古典建筑的形式,帶有濃郁的巴洛克風格,半圓弧的平臺,左右雙抱露天大樓梯,弧形的回廊扶梯,搭配曲線的“寶瓶”護欄,具有強烈的雕塑性。
如今的“小白宮”早已不再是少數(shù)權貴們的專屬地,普通民眾也可以隨時隨地入內(nèi)參觀。走在那吱吱嘎嘎的老木頭地板上,墻上有美出天際的彩色玻璃,沿著螺旋階梯拾級而上,仿佛又回到了那久遠的過去。
不遠處的汾陽路150號,是最近修繕一新,重新開放的又一處百年老宅——白公館。這棟氣勢非凡的灰白色洋樓,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師鄔達克起步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它建造于1919年,距今正好100年,最早是法籍冒險家司比爾門的私家花園。抗戰(zhàn)勝利后,一度成為國防部長白崇禧的府邸,因而被上海人稱之為“白公館”。
如今這座百年老宅已經(jīng)成為了上海滬劇院的新址。百年建筑何其珍貴,所以滬劇院將其打造成了面向公眾開放的展示展演空間,百年滬劇與百年歷史建筑交融對話,為上海打造出了又一處讓人流連忘返的海派文藝新地標。
低沉的慢板
汾陽路是一條曲折蜿蜒的小馬路,當你走到太原路汾陽路口的轉角處,世界仿佛陡然變了一個顏色。
如果說你從淮海路那一頭的汾陽路一路走來,滿目都是陽春白雪和歲月靜好,那么,到了這里,你能深深地體會到什么才是人間疾苦,因為,在汾陽路的這一頭,有中國目前唯一的一家三級甲等五官科醫(y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
身處衡復風貌區(qū)的中心地帶,四周環(huán)繞著的都是歷史優(yōu)秀建筑,五官科醫(yī)院顯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單行道,兩車道,老建筑,這些風貌區(qū)內(nèi)典型的特征,到了這里統(tǒng)統(tǒng)化作了無奈的嘆息:車多,路堵,停車難。時空在這里好像突然發(fā)生了變化,時間也在這里變得與別處的不一樣了。
春夏秋冬的每一個清晨,當汾陽路上的大多數(shù)人都還沉浸在夢中,等待朝陽將其喚醒的時候,這里早已經(jīng)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了。
作為上海看病最難的醫(yī)院之一,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不得不早早地聚集到這里,只為能順利掛上一個能給家人或自己帶來希望的門診號。即便是好不容易掛上了號,要想見到醫(yī)生,那也還需要等上一段不短的時間。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醫(yī)院門口的街沿上,永遠都坐著一溜等著看病的人。
汾陽路在這里結束了,與之交界的東平路、岳陽路、桃江路口,有一座小之又小的街心花園,佇立著一座建成已近一個世紀的普希金像,這位浪漫至死的俄國詩人,就這樣靜靜地凝視著這悲喜人間,不言不語,一眼百年。
一樣的汾陽路,不一樣的人間風景。路的一頭是金字塔尖上的天之驕子,路的另一頭卻是滿身疲憊的普羅大眾。
這世間哪有那么多的歲月靜好,多的都是那些不與人言的負重前行。無論繁華還是落寞,無論榮耀還是失敗,無論苦難還是歡樂,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是生活,也各有各的滋味。
尾聲
歌德曾經(jīng)說過:“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汾陽路就如同一條建在五線譜上的音樂之路,其間既有華麗多彩的高音,也藏著沉重深邃的低音。上海,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有溫度有故事的歷史街區(qū)、花園洋房、老式公寓、新式里弄,才凝聚成了如今這獨具魅力的城市記憶。
喜歡一座城市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喜歡上海的理由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有更多的喜歡是隱藏在那層層疊疊的梧桐樹葉下,那交織迷離的街角小巷里,那歷史滄桑的百年建筑中。
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上海,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多走走,多看看,讓那一路的風景化成腦海中永不會消逝的記憶。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