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千年魅力敦煌,音樂劇《飛天》主題音樂會在上海文化廣場唱響
經過數十年的發(fā)展,作為舶來品的音樂劇,如今已經成為承載華夏歷史、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昨晚,一場100分鐘的國風盛宴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亮相。由知名音樂人李盾傾力打造,作曲家三寶、劇作家關山擔任主創(chuàng)的史詩音樂劇《飛天》主題音樂會讓無數走進劇場的觀眾大呼“驚艷”。
此次《飛天》主題音樂會現場,云集劉巖、徐瑤、朱芾、樂巍、胡礦、牟溢等國內頂尖音樂劇演員,特邀嘉賓阿云嘎傾情獻唱,是一次真正可以用“神仙打架”來形容的聽覺盛宴。
“趕路人”劉巖的字字鏗鏘與“守護人”徐瑤的娓娓道來,為觀眾完美勾勒出《飛天》跨越時空山鳴谷應的故事輪廓,二人也是合作多次的默契搭檔,獨唱驚艷、和聲繞梁。
飾演“乾達婆”的朱芾與飾演“緊那羅”的樂巍二人珠聯(lián)璧合,共同于舞臺之上呈現出熠熠生輝的現代“飛天”。胡礦飾演的“貴婦人”和牟溢飾演的“大善人”個性鮮明飽滿,同樣帶來了極富戲劇性的表演。
特邀嘉賓阿云嘎不僅獨唱了難度系數極高的金曲《余溫》,更與主演徐瑤合唱溫情脈脈的《我在夢里見過你》。當阿云嘎與蝶之舞合唱團一同唱響《飛天》,高超的唱功遇上合唱團的最強輔助,共同創(chuàng)造了當晚堪稱天籟的“神級現場”。
在敦煌莫高窟,制作人李盾被當地瑰麗的壁畫與洋溢著自由浪漫的飛天打動,便開啟了為“飛天”尋覓安身之所的漫漫長路。
《飛天》的作曲由三寶老師親自操刀,為了將五彩斑斕的敦煌提純入作品中,展現出文明交融的敦煌氣質,他吸納了中原、西域等不同地域的音樂元素,采用了多種音色獨特的樂器,融合成如今豐富繁茂的“飛天”音樂語匯。
“有多少灰燼,就會有多少余溫”,關山與“飛天”內核完美契合的詞作,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7年,李盾打造了第一部原創(chuàng)音樂劇《白蛇傳》。2008年,由他制作的音樂劇《蝶》受韓國第二屆大邱國際音樂劇節(jié)之邀,前往韓國演出, 2012年又創(chuàng)作了音樂劇《!鼓嶺》。從第一次在紐約接觸音樂劇,到《蝶》的誕生,到《飛天》,李盾一心想做“東方的音樂劇”,打造本民族的音樂劇類型,這條漫漫長路橫跨三十多年。
當現場樂隊用獨特的民族樂器奏起新鮮的旋律,所有人的思緒已隨著音樂啟程,跨越大漠黃沙,穿越千年時空。
李盾希望,“還原千年魅力敦煌,用音樂劇的形式,把中國的故事講到世界去”。
觀眾對音樂會的熱情與認可也化為了對音樂劇《飛天》的期盼。在不久的將來,這部原創(chuàng)音樂劇作品也將與觀眾見面。故事講述在亂世中獨自守衛(wèi)莫高窟的義士在一個奇幻詭譎之夜遭遇了一個神秘的大篷車隊,這一夜,他們共同面對潛伏的危險和未知的命運。當長夜過去,他們發(fā)現自己已經與絲路上綿延千年的神話與歷史融合在一起……作品融合了人類絲路和飛天的夢想,向世界傳遞責任、勇敢和愛。
為了讓未能搶到票的觀眾也能感受到《飛天》所蘊含的巨大魅力,《飛天》團隊進行線上付費點播、數字專輯發(fā)行的跨界探索,音樂會先行、多場域齊飛的全新產業(yè)模式也讓音樂劇《飛天》從誕生起初就注定與眾不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