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今的音樂舞臺百花爭艷,演奏家層出不窮,而聽眾的欣賞水平也在日益地提高。在聽過無數(shù)次音樂會以后,我發(fā)現(xiàn)人們對于大部分音樂會的評價總是:不錯!還可以!很少有那種讓人感到十分滿足的。盡管評論家們竭盡贊美之詞,也總免不了有一種“言猶未盡”的意思,心中忍不住在想:如果他能再“那么”一點兒就更好了。這就向我們的演奏家們提出了一個嚴(yán)峻的問題:到底什么樣的演奏才達(dá)到極致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看一看明代隱士洪自誠在所著《菜根譚》中的一段話:“文章作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蔽矣眯挠^察了幾位民樂演奏大師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演奏上所發(fā)生的變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演奏無一不是向著樸素、自然、平淡、深邃的方向發(fā)展的。他們的演奏,滑音和裝飾音越來越少,揉弦越來越淡,拉起琴來似乎是“笨笨的”、“無奇的”,所有的音符就單個的音來說簡直是再平淡不過了,但它們組合起來竟然會如此地自然和深邃,并暗含著一種神奇的力量。整個兒演奏如同行云流水一般,仿佛有一股看不見的清泉從大師的心中流出,直透我們的心靈,最后留得一絲幽香,延綿不絕。至于具體的演奏手法,如:哪兒揉了弦了、哪兒滑了音了,聽眾們似乎并未在意。當(dāng)音樂會結(jié)束以后,聽眾們在散場時居然沒有評論。大家默默地往外走,熟人見面點一下頭,誰也不提音樂會演得怎么樣。因為,大家一時找不到恰當(dāng)?shù)脑~語來表達(dá)自己心中的感受。說好吧,似乎比好更好,但又說不出好在哪兒。這樣的演奏才是極致的呢!
有人不禁要問:如果演奏家的揉弦很具激情,或者滑音很有味道,被觀眾們感受到了,難道不好嗎?那么我要反問你:在你身體健康、毫無病痛的時候,你感覺到自己的心臟在跳嗎?感覺到自己的肝臟在分泌膽汁嗎?當(dāng)你感覺到身體的某個器官存在的時候,它一定是不舒服了。音樂演奏也是如此,大師要讓欣賞者感受到的是音樂的整體,而不是他具體的演奏手法。一旦讓觀眾們感覺到了他具體的演奏手法,就說明這個手法在分寸上已經(jīng)不太恰當(dāng)了。真正極致的演奏,是要讓觀眾們只感覺到由頭至尾的舒服,而別的什么也沒有感覺到。那種讓人評價為“技巧嫻熟、情感熱烈、處理細(xì)膩、音色甜美”等充滿贊美之詞的演奏,充其量只能算是上品;而對極品的評價應(yīng)該是沒有評價,這才是最高的評價啊!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jì)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xí)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