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是陳景潤,譚盾是譚盾
李西安的傳奇在于他預言精準。
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身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師的李西安和另一位教師在上海招生點招生?荚嚞F(xiàn)場,有個叫譚盾的拿個少了根弦的小提琴拉了首曲子。李西安覺這孩子有點鬼才,用殘琴居然拉了完整的曲子。李西安問:“你還能拉什么?”譚盾就拉一首自己寫的曲子。38年后李西安跟我說:“這個曲子震驚了我,從沒聽過小提琴還能奏出這種聲,有花鼓戲的味道。后來中央音樂學院楊寶智致力小提琴民族化的創(chuàng)作,他作出的音響譚盾那時就有了。我們當即決定錄取他。”
可臨近新生報到時,譚盾卻接到了不予錄取的通知。因為他在體檢時,尿蛋白有一個“十”號。譚盾聯(lián)系到李西安,說是不知道要早晨空腹化驗,喝了碗豆?jié){,結果尿蛋白就超標了。李西安趕緊讓譚盾補救,到上海招生點指定醫(yī)院再化驗一次,這次正常。李西安拿著新的化驗單,挨個找各職能部門,但最后還是卡在了衛(wèi)生所。當時體檢是一票否決。衛(wèi)生所負責人對李西安說:“尿里有蛋白,意味著該考生有腎炎,將來老得上醫(yī)院,太麻煩了。不過,如果他是陳景潤,我們也愿意陪著去!崩钗靼舱f:“陳景潤是陳景潤,譚盾是譚盾!弊詈筮是衛(wèi)生所讓步,由衛(wèi)生所陪著譚盾來北京到指定醫(yī)院再做一次檢查。好在化驗結果正常,譚盾終于上了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但衛(wèi)生所又留下一個尾巴,如果一年內,尿里有蛋白,就堅決退回原籍。譚盾提心吊膽地注意飲食休息,一年總算平安過去了。
過了二十年,還真讓李西安說著了,“陳景潤是陳景潤,譚盾是譚盾”,譚盾成了人物,陳景潤拿了科學王冠上的明珠,譚盾拿了藝術冠上的明珠。
李西安說:“還一個考生也差點沒錄取,是陳其鋼,他作曲成績差一些,但我看他其它成績較均衡,想他可能有后勁,就錄了他?申惼滗撝钡疆厴I(yè),還沒顯示出什么作曲才華,而他的同學“四大才子“(譚盾、郭文景、葉小綱、瞿小松)已經(jīng)風生水起。直到他留學法國拜梅西安大師,成了他關門上弟子才大器晚成,一鳴驚人。”陳其剛成才得益于“二西安”,在作曲圈里李西安把他領進門,梅西安將他送出門。
李西安今天總結:“人才的類型是不一樣的,清朝詩人還說:‘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呢,陳其鋼就屬于厚積薄發(fā)型的。如果當時沒錄他,今天得少多少優(yōu)秀作品啊!”
1980年2月1日,李西安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評論,借黃安倫的幾首新作,發(fā)出“未來屬于年輕一代”的預言!皯撛鯓涌创覀兊哪贻p一代呢?有人常說他們是被毀掉的一代,不論在靈魂上還是在學業(yè)上,但從黃安倫這樣的許多青年身上,卻使我們看到了另一面。他們正像野火不曾燒盡的小草一樣,不僅在巖石縫里生存下來,而且還挺起自己的枝莖,綻開自己的花朵,在時代的風雨中,鍛煉著筋骨,洗滌著靈魂,面對著現(xiàn)實,謳歌著未來!
結果還不到五年,這幫年輕人就成勢了,當時作為“新潮”音樂群體沖擊著各種禁錮,成為中國音樂走向世界的先行者。1986年,李西安又與他們的代表瞿小松、葉小綱、譚盾,在《人民音樂》上展開了長篇對話,為“新潮”音樂推波助瀾!靶鲁薄币彩抢钗靼裁摹K寫了篇評黃安倫、譚盾、葉小綱、瞿小松、郭文景、周龍、陳怡、張千一、何訓田、許舒亞等青年作曲家的文章,標題就是《中國音樂的新浪潮》。
通俗是通俗,藝術是藝術
李西安的音樂文章中最著名的一篇是《中國音樂的大趨勢》,今天看這篇文章像是對中國近30年來音樂發(fā)展的總結,可這篇文章寫在30年前,即1985年6月4日李西安在“當代音樂系列講座”的一個講演。文中十大趨勢如下:
第一大趨勢,音樂觀念轉變。①思想觀念由狹隘的“文藝為政治服務”向更深更廣的層次上表現(xiàn)人的轉化;②審美觀念由狹義的和諧觀向廣義的和諧觀轉變;③音樂的社會功能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即由過去的單一教育型向包括教育、審美、娛樂、實用等多元綜合型轉變。
第二大趨勢,音樂生活的總體結構由單一層次向多種層次轉化。
第三大趨勢,創(chuàng)作題材與形式由狹隘向廣闊轉化。由過去僅限于表現(xiàn)革命題材或緊密配合每個階段的政治任務轉化為現(xiàn)實、歷史、神話、古詩詞、樂舞、無標題,以至外國題材等異常廣闊的領域。
第四大趨勢,音樂思維由線性思維與簡單的立體思維并存向立體思維與新的線性思維相結合轉變。
第五大趨勢,組合形式由單一類型向多種組合方式轉化。
第六大趨勢,音樂風格由同一化向個性化、多樣化轉化。
第七大趨勢,音樂聲源由常規(guī)性向常規(guī)性、非常規(guī)性及其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轉化。新聲源指電子琴、電子合成器及計算機音樂。
第八大趨勢,音樂理論由單科化、技術化向綜合化、信息化轉化。如民族音樂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治療學等。
第九大趨勢,藝術團體體制由國家統(tǒng)管、國家供給向多種形式共存轉化。
第十大趨勢,音樂隊伍的結合變化——中國青年作曲家群體的崛起,他們將決定今后中國音樂的命運。
30年后的今天,完全可以拿這十大趨勢的標題,做一個30年中國音樂史。
或許是學作曲的李西安有這樣的高度、廣度、深度、熱度,被當時的文化部領導賞識,進入了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的核心層——書記處,又成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刊物《人民音樂》的主編,進而被任命為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這時李西安多管齊下,在全國各地搞多種音樂形式的探索和推廣,如流行音樂,少數(shù)民族原生態(tài)音樂,青年作曲家的新潮音樂等等。在《人民音樂》掀起了《回顧與反思》的大討論,經(jīng)過論證后,文化部批準在音樂學院建立音樂工學,音樂教育、音樂治療和藝術管理專業(yè),于翌年招生。
李西安有句名言:“保存要純粹,創(chuàng)新要大膽!30多年前,李西安還負責中國音樂學院華夏室內樂團(實驗樂團)時,就讓團員兵分兩路,去泉州和潮州,拜民間藝人為師,學南音和潮州音樂,匯報音樂會時,當?shù)氐拿耖g藝人說:“閉眼聽,以為就是我們奏的!1983年,李西安還約譚盾等“新潮”作曲家為實驗樂團創(chuàng)作作品。用李西安的話,現(xiàn)代是一極,傳統(tǒng)是一極,在這兩極當中構成一個張力場,這里面空間有多么廣闊,什么都能容。
音樂是音樂,文化是文化
2015年1月11日,我問李西安:“你怎么就能預言那么準呢?”
李西安說:“其實我只是廣泛地搜集和分析信息,主要是通過報紙雜志,我有個習慣,愛剪報,分門別類。你要想看到黃河的整個趨勢,必須要在太空上,你才能看到從源頭青藏高原到太平洋的整個流勢,于是你就會得出一個結論黃河向東流?墒窃趯幭哪车兀思揖蜁f:黃河怎么會向東流呢?你看我家邊上的黃河,明明就是向北流嘛!當然,時間的整體看比空間的整體還要難一些,因為未來,還沒發(fā)生的,你怎么看呢?這我們就要借助歷史了,當你了解歷史了,就能預到未來的趨勢了!
我說:“這除了要懂音樂,還要有歷史、哲學、學科等素養(yǎng)!
李西安說:“這得益于我是普通高中考上的中央音樂學院。我就讀的天津一中是全國重點中學。我當時文化課根本不偏科,數(shù)學、物理、化學、歷史、語文,成績都在前列。當校長知道我放棄了考普通大學而考音樂學院時,勸我了好幾次,后來直為我惋惜:這么好的苗子怎么學了音樂呀?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音樂是音樂,文化是文化,切不可拿音樂代文化。我就是中學打了一個堅實的文化的底子,實際上是掌握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后來我建議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并入普通中學,在中學,除了傳統(tǒng)學科要學,還要學新的,信息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等等。凡考音樂學院的考生,文化課成績必須在普通大學分數(shù)線以上,切不可減分。但因種種原因,這事沒落實!
我問李西安:“你怎么走上音樂之路的?”
李西安說:“我家祖上是山東,后闖關東到了黑龍江,我出生在偏僻的黑河。如果說家里有一點音樂細胞那就是有一臺手搖唱機,我就聽僅有的唱片,廣東音樂和京劇。”
有一件事李西安念念不忘,他五、六歲時,黑河來了個馬戲團,馬戲團剛到要游街,李西安被鼓號隊迷上了,從家門口就跟著鼓號隊走。像中了魔法,忘了回家。家里一看孩子丟了,分頭去找,在火車站終于找著了李西安。1949年,李西安來到天津,12歲的他跟鄰居學二胡。上了中學,又愛上了小提琴,但家里沒錢買,于是他用每周家里給的五毛早點錢,攢了八個月,有了16塊錢,買了把小提琴,跟他的物理老師學。后來又找了劉天華、聶耳的小提琴老師托潔夫學,一月要10塊學費,在當時等于一個人一月的生活費。家里堅決不同意。李西安的魔癥犯了說:“如果不學,非得精神病不可!1953年,托老師出國了,去巴西,但死在船上。等李西安上高三了,想清楚一個問題,自己15歲才學小提琴,不可能成名家了,于是又改學作曲,學了一年的鋼琴、和聲、樂理等。而天津一中百分百以理工為主,李西安又在尖子班。因為李西安考上中央音樂學院,校長很生氣,他說我校不培養(yǎng)藝術人才。
現(xiàn)在已78歲高齡的李西安主編的《馬可選集》馬上就要出版了。上千萬字,從2005年編,10年過去了,其中編委汪毓和、黎英海、瞿希賢也去世了,F(xiàn)在李西安可以繼續(xù)完成中國民族音樂的曲式研究。他可是中國旋律學的創(chuàng)始人。有書為證,50年前就出版了《中國民族曲式》(人民音樂出息社)填補了空白。 ( 趙世民)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