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學到熟練,自學口琴的一些實用建議
就口琴吹奏技法而言,有些是口琴自身特有的,如:低音伴奏、和音奏法、三、五、八和音、以及舌手震音……有些是模仿其他樂器的,如:小提琴、曼陀鈴等。因此,在運用這些技法時要認準它的特性,把他們加在最能體現(xiàn)這一演奏技法特點的樂段中才算恰到好處。
第一、要對復音口琴足夠熟悉,也就是練音階,這個過程要3~4天到一個星期第二、就是練新式單音吹法,就是一次含多孔,再用舌頭堵住左邊多余得孔,剩下右邊的一個孔,這個過程比較累,特別是對新人,大概要用一~二周,甚至更長(一個月)
第三、有了新式單音的基礎,下面就要練復音口琴最主要的技巧:舌加伴奏,這個技巧可以讓復音口琴好聽十倍以上。練舌加伴奏,要先買一本書參考一下,接著就是練音階,只不過要在練音階的同時,加上伴奏,這個練習十分枯燥,但是要有毅力,一步一步來,不要急于吹歌曲(沒練好舌加伴奏而用它,吹出來的歌曲會讓人打的^_^)這個過程要兩個星期到一個月。當把音節(jié)的伴奏練好后,就可以吹歌曲了,先找一些簡單而又好聽的(歡樂頌,最好)再找復雜的練。練好舌加伴奏至少要兩個月,我笨一點用了半年多第四、練手震,這個很好練好了,練好了舌加伴奏和手震后,你就可以到那些不很動口琴的朋友中炫耀炫耀當你練會舌加伴奏后,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進步不大,而且熱情慢慢被消磨,這時,你就要開始扒帶,剛開始的時候你會非常不習慣(我剛扒帶時,扒孫燕姿的一首歌用了兩周),但是當你扒成功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的棒,好了,繼續(xù)練扒歌吧(我現(xiàn)在扒一首歌,差不多聽2~5遍就可以大致的吹下來)
第五、關于小提琴奏法,對口琴來說不是強項,之所以引入這一奏法是為了豐富口琴的音色變化,借用近似小提琴的韻味表現(xiàn)一些優(yōu)美、抒情的樂句起畫龍點睛之筆,故不可用的太多。
第六、關于大小伴奏,這是口琴的強項之一。一般常用在四拍子、尤以三拍子最見效果。而要很好的體現(xiàn)出它的“強”“弱”“弱”節(jié)奏,要點是八度和音(低音伴奏)與三度和音的交替。我在吹奏時是打完大伴奏后,迅速用舌尖向外頂口琴同時將口型縮到含三孔打小伴奏,也就是口琴在口中一深一淺交替,伴奏也就相應而出。
第七、關于八度和音,也是口琴的強項之一。但它有個美中不足的致命弱點,就是對有的口琴愛好者不太公平(據(jù)說口琴前輩“石人望“為此還作過手術)我在吹八度和音也是不太理想。我是這樣做的:除將牙齒有輕咬蓋板的感覺外,上下嘴唇的中部向口內回收,這樣兩嘴角就自然的向兩邊擴張,能起到擴漲含孔數(shù)也使兩邊氣流暢通。
練八度和音的小體會:我這里有一種方法 。用牙齒咬著琴蓋吹。這個方法挺奏效的。牙一咬, 馬上同時出來了。當時我樂顛了,這個難關終于被我攻下來了。有道是“十年磨一劍”,有道是“竅門不懂,眼窩哭腫”……開心,開心!
單獨吹出八度和音,這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如何吹出簡單的旋律。牙咬著琴蓋,有助于口含9孔,但不利于琴的移動。在利嘴型的基礎上,我稍稍地調整了牙與琴蓋的距離,使得唇琴相依,這樣琴身移動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剛吹八度音很不習慣,一次同時吹(吸)2個音,用氣量大,沒吹幾個音就得換氣。胸腹式呼吸就被逼著用起來了。口含9孔時間一長,下頷骨特別酸。對照演唱入門基本功(這方面我不懂,有不對的請各位指正),打開下頷骨,氣沖丹田,這是演唱者必須做到的?磥泶登倬褪怯们俪枇。
八度和音對琴的質量也有一些要求。要求各音的吹吸力度一致,簧片反應速度一致。一開始我用的是一把舊的友誼口琴,低音的2需很大氣力, 吹得很累,常常是高八度的音出來了,低8度的還沒出來。后來換了一把平時不大吹的#c調,吹奏就輕松多了。
八度音很和諧,有點教堂里做彌撒的味道(只是感覺,我沒做過彌撒)。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討論討論吧。
自學須做到“三戒“。
一戒:心猿意馬,意志不堅定。說起來慚愧,我曾在《我的口琴情結》帖子里說過我是20年前學吹口琴的,然而也是我讓那把上海“國光重音口琴“下崗近20年。究其原因除客觀原因外,我見異思遷,學琴意志不堅定是主要內因,留下許多遺憾。20年后重操口琴感慨萬千,假如……其實沒有假如,只有今后“而今邁步從頭越“。
二戒:悶頭苦練,缺乏交流。自學過程中勤學苦練固然很重要,但個人的見地、悟性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言道“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加之我們本來就缺乏專業(yè)老師的指導,故琴友間的交流顯得很重要。我自己就走過這一彎路,表面看自己已經掌握了吹奏的基本技法,可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說到這使我想起一件事:臺灣著名口琴音樂人李孝明(小面老師),他在少年時期可謂口琴吹的瓜瓜叫,到處演奏。然而正式跟口琴教育家沈有樵學琴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的吹奏技巧都是錯誤的,只得從頭再學。我想我們應引以為鑒。
三戒:喜新厭舊,急功近利!靶隆本褪亲约合矚g,別人愛聽,社會走俏的曲目;“舊“就是所謂的枯燥無味的基本功練習曲!靶隆翱梢匀L試,“舊“也不能忽視,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我理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基本功萬萬不可丟。我以前的學法就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滿足于趕時髦追潮流,結果是一瓶不滿半瓶恍蕩,然而我真正理解這一道理且花費了高昂的代價。
以上是對初學者的一些建議(也是經驗),大家努力練習吧!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