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拉威爾《波萊羅舞曲》
1875年3月7日,杰出的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出生在比利牛斯山谷靠邊境的一個小城西布恩。父親是個有瑞士血統(tǒng)的法國工程師,曾應聘去西班牙搞鐵路建設,在那里認 識了一位西班牙巴斯克地區(qū)的姑娘馬麗·德勞特,他們結成夫婦。小拉威爾出生才幾個月,全家遷往巴黎。三年后,添了弟弟愛德華。父親愛好音樂,想培養(yǎng)兩個兒子成音樂家,結果只有莫里斯走上了這條通路。
他七歲開始學鋼琴,進步很快,十四歲考入巴黎音樂院鋼琴預科,兩年后升入貝里奧老師的鋼琴班并同佩薩爾學習和聲。在班上結識了與他同歲的西班牙學生瑞卡多·維涅, 他深深羨慕維涅卓越的鋼琴演奏技巧,曾狂熱地苦練以求趕上,但由于常常被懶散的情緒支配,這種興之所至的熱情未能得到預期的效果。自此維涅成了他的終身好友,總是熱情地演奏他的新作。這時,拉威爾對作曲十分熱心,最早寫達的兩首鋼琴曲《古風小步舞曲》、《百聞的景色》中的第一曲《哈巴涅拉》(1895),已經(jīng)顯示出他的個性。1897年,他又向蓋達爾日學對位,問福萊學作曲。
剛進音樂院不久,拉威爾就受到象征主義詩歌的影響,喜愛波特萊爾、馬拉美的詩歌和愛倫·坡的作品。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上演出的里姆斯基·科薩柯夫絢麗的管弦樂作品和爪哇加美朗樂隊演奏的東方音樂,深深吸引了這位十四、五歲的音樂院學生。后來,他又接觸到法國作曲家夏勃里埃爾色彩性的和聲以及艾立克·薩蒂的新奇怪誕的音樂思想和音樂創(chuàng)作。在他自己的習作中,也開始探索一些 新的音樂語言和表現(xiàn)方法,使他在保守的音樂院中“名聲不 佳”。佩薩爾是位良師,他總是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福萊也充分認識到拉威爾不同凡響的創(chuàng)作才能,即使是這兩位開明的教師,都感到他的音樂思想太放肆,他所運用的和聲手法也過于新奇。
拉威爾總是孜孜不倦地為參加音樂院每年舉行的比賽而努力。1901年,他決定參加羅馬獎的競賽。羅馬獎是法國政府為獎勵繪畫、雕塑、版畫、建筑與音樂等藝術領域的優(yōu)秀人才而設。通過考試,獲羅馬大獎者可到設在羅馬的梅迪奇莊園去進修三年。自1803年設音樂獎以來,柏遼茲、古諾、比才、德彪西等音樂家都曾享受這一待遇。但在這一年的此賽 中,拉威爾僅獲第二名。老師福萊深信他是可以拿到大獎 的,勸他第二年再作嘗試。出人意外的是,第二年他又失敗 了。1903年再次落選,福萊大為震驚,與其他幾個對拉威爾的才能深信不疑的著名音樂家共同提出抗議也沒有用。到了 1905年,拉威爾已快超過羅馬獎競賽者的年齡限制,決定再作一次嘗試。此時,他已發(fā)表過《古風小步舞曲》、《為悼念一位夭折的公主而寫的帕凡舞曲》、《水的嬉戲》等作品。在考羅馬獎的那幾年,他又創(chuàng)作了《F大調(diào)弦樂四重奏》和《小奏鳴曲》,已是個名揚全國甚至歐洲大陸的青年作曲家。然而他卻又一次名落孫山,在預選中就被淘汰。為此,全法國進步的音樂家紛紛表示反對,報紙和知識界也為他鳴不平。羅曼·羅蘭撰文說,"我不是拉威爾的朋友,甚至可以說,我 個人對拉威爾的難以捉摸、過于精雕細琢的藝術并不好感。 但是正義驅(qū)使我說,拉威爾不僅僅是一個有發(fā)展前途的學 生,他已經(jīng)是我國音樂學派不可多得的最杰出的青年大師之一!柌皇亲鳛閷W生,而是作為一個身份已經(jīng)證實的作曲家來參加比賽的。我佩服那些敢于裁判他的作曲家,他們又將由誰來裁判呢?”這一事件釀成一場社會風波,迫使音樂院院長泰奧爾·杜布瓦辭職,由福萊接替他的職務。
二十世紀初,巴黎的藝術生活十分活躍,蒙馬臺區(qū)和拉下區(qū)住著許多不滿現(xiàn)實的青年藝術家。拉威爾亦與一批藝術上反對保守勢力、追求標新立異的藝術家結為朋友,他們自 稱“搗亂分子協(xié)會”,成員有作曲家弗洛朗·施密特、莫里斯·德拉日、安德烈·卡普萊、卡爾伏科瑞西以及西班牙作曲家德·法亞、鋼琴家瑞卡多·維涅,稍后還有斯特拉文斯基以及一些畫家、作家、評論家。他們常常在畫家索爾德的畫室里就藝術、音樂、文學和政治進行長時間的、認真的討論,徹夜地彈琴、喧鬧,使周圍的鄰居不得安寧,不久就搬到僻靜的德拉日家中聚會。拉威爾的鋼琴組曲《鏡》就是題獻給這個協(xié)會的會員的。1908年他的《西班牙狂想曲》在音樂會上首演,“搗亂分子”們?nèi)砍鰟訛橹,生怕這部作品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實際上,拉威爾的見解遠不如這個協(xié)會其他成員來得激烈,他總是溫文爾雅,被人稱為“道道地地的波特萊爾式的公子哥兒!
德彪西的歌劇《佩列阿斯與梅雨桑德》于1902年在巴黎上演,它使拉威爾深受感動,這時,兩位作曲家才初次會面。1903年拉威爾寫了三首管弦樂伴奏的歌曲,可看到德彪西對他的影響。有的評論家認為他是德彪西忠實的后繼者,的確,他們接受了相近的文藝思潮的影響,同樣追求色彩性 的音樂效果,但從拉威爾以后的發(fā)展來看,兩人在美學觀上是不一致的。拉威爾甚至對有人說他的《水的婚戲》是受德彪西的影響表示抗議。
1905年以后是他主要的創(chuàng)作時期,產(chǎn)生了《鵝媽媽》組曲、 《夜之幽靈》、一些歌曲及喜歌劇《西班牙時光》等。1909年, 俄羅斯芭蕾舞團風靡巴黎,給拉威爾極深的印象。他馬上拿了作品去找經(jīng)理狄亞吉列夫并接下了一個任務:根據(jù)希臘神話《達夫尼與克洛!穼懸徊堪爬傥鑴 榱藢懗鲞@份精巧 的總譜,他花了驚人的心血,單是最后一場酒神宴就寫了一 年。下一部作品《高雅而傷感的圓舞曲》首演并不出色,后在舞蹈家特魯哈諾娃的請求下,將它編成一部情節(jié)類似《茶花女》的芭蕾舞劇《阿德萊德或花的語言》則轟動一時。這一成功促使他把《鵝媽媽》組曲配器,用睡美人的故事為題材, 也編成了芭蕾舞劇。
在為俄羅斯芭蕾舞團寫作時,拉威爾結識了斯特拉文斯基。1913年夏天,他們一起在日內(nèi)瓦湖畔的克拉倫斯住了一陣,兩人合作為穆索爾斯基的《霍凡希那》重新配器。那時斯 特拉文斯基正在寫《春之祭》,看了這份總譜,拉威爾產(chǎn)生了象看《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同樣的震動。在瑞士又接觸到勛伯格的音樂。這些現(xiàn)代主義音樂對他的影響,都在這一年他寫的《馬拉美的三首詩》中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