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啟蒙:2-6歲親子音樂活動
父母和孩子一起從事音樂活動,除了給予孩子豐富的感覺刺激,也能增進親子感情,為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父母可循序漸進,根據(jù)孩子的年紀以及發(fā)展能力,在家中安排適合的音樂游戲。
2~4歲孩子的音樂活動
怎么讓音樂教育落實在生活中呢?2~4歲的孩子,由于語言和認知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可以通過有意義的音樂活動建立對聲音的認識,除了讓孩子用身體、聲音去表現(xiàn)出聽到音樂的感受外,也讓孩子多注意生活周遭的聲音,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及觀察力。
2歲
1、仔細聽一聽
各種聲音都能成為音樂的一部分,家長可從生活周遭的聲音著手,帶著孩子觀察鳥叫聲、車子的聲響等。
2、手舞足蹈
父母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帶著孩子跟著音樂隨意地搖擺舞蹈、拍打身體,啟發(fā)孩子和音樂互動。
3、聲音模仿秀
除了讓孩子接收音樂刺激,父母也能通過繪本,展現(xiàn)講話聲以外的音色,并帶著孩子哼唱,模仿不同聲音,例如:交通工具、動物的叫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聲音也可以成為一項樂器。
3歲
1、聲音比一比
孩子在3歲后,由于已經(jīng)認識更多詞匯,父母可以用具體的形容詞,帶領孩子描述生活中的聲響,讓他對聲音有更深刻的印象和連結(jié)。例如:“獅子吼叫的聲音好大聲、小鳥唱歌的聲音好高呀”。孩子學會一些簡單的形容詞后,父母能進而帶著孩子發(fā)現(xiàn)生活中對比的聲音,例如:“汽車好大聲,鴿子的咕咕聲卻好小聲”。
2、猜猜看,這是什么聲音
累積聆聽的經(jīng)驗之后,父母能彈奏樂器,或利用有聲書、網(wǎng)上的音樂資源播放不同的聲響,例如:動物的吼叫聲、拍手的聲音等,讓孩子在沒有圖像的輔助下,體驗用耳朵辨識不同聲音。
3、一起來跳舞
在這個階段,家長可提供更有節(jié)奏性,類似舞曲風格的音樂,帶著孩子一起搖擺、律動,隨著不同風格的音樂,親子搖擺的方式也能有所不同。
4歲
1、配音員
4歲以后,可以讓孩子更主動地參與音樂游戲,變成聲音的制造者,盡情發(fā)揮創(chuàng)意。例如:幫繪本里的角色配音,用不同音調(diào),為不同卡通角色發(fā)聲等。
2、歡樂歌唱家
寶寶本來就會隨著熟悉的音樂自由哼唱,而過去只要讓孩子歡樂哼唱就好,隨著孩子漸漸成長,家長可以開始在音高、音準上稍做提醒,鼓勵孩子更用心哼唱。
3、我是發(fā)明家
孩子在3歲以后,會逐漸更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讓孩子盡情發(fā)揮創(chuàng)意,帶著孩子利用身邊的器具,發(fā)明自己的樂器,例如:瓶罐沙鈴、鐵桶鼓、吸管排笛等,孩子也會從中察覺不同物品的音色有所差別,體會到音樂的樂趣。
5~6歲孩子的音樂活動
5、6歲,是孩子能較穩(wěn)定學習樂器的年紀,孩子肢體動作已逐漸成熟,并能夠理解音樂中抽象符號代表的意義。父母可預備學習音樂的環(huán)境,帶領孩子認識不同的樂器,盡可能增加直接探索樂器的機會,若家長有演奏樂器的能力,建議演奏給孩子聽,讓他更深刻體會音樂的魅力。
5歲
1、音樂饗宴
在這個階段,父母可帶領孩子欣賞有主題性的音樂,如各個節(jié)慶的歌曲,并和孩子一起討論,分享聆聽的感受,例如:“音樂怎么聽起來這么熱鬧?”、“為什么一聽到這首歌會想到圣誕節(jié)?原來是出現(xiàn)鈴鐺聲”。在過程中,孩子可更熟悉不同樂器的音色,察覺樂器在一首歌中扮演的角色。
2、手指謠好好玩
孩子音樂能力和肢體發(fā)展息息相關,當操作樂器時,時常會運用到較細部的手指動作,因此,帶著孩子玩手指謠,能幫助手指的分化,為將來學習樂器做準備。
安排專注聽音樂的環(huán)境
當播放音樂給孩子聆聽時,應給予孩子純粹聽音樂的機會,嘗試在沒有視覺刺激、聲光效果之下,單純地用耳朵欣賞音樂,看看孩子是否能在不依賴豐富的視覺刺激之下,還能專注聆聽音樂,培養(yǎng)孩子仔細聽的能力,也助于提升孩子學習的專注力。
6歲
1、請你跟我這樣做
父母可先用固定、單一節(jié)奏拍手,帶著孩子跟著做出一樣的動作,之后,再慢慢帶入長短拍的組合,孩子在過程中,會對節(jié)奏有更具體的感受。
2、我來當DJ.主題大配對
隨著累積豐富的音樂體驗,孩子會有自己的音樂偏好。父母可讓孩子主動挑選想聆聽的歌曲,并讓孩子嘗試依據(jù)不同情境,挑選相應的歌曲,例如:“開心的時候會想聽什么?”、“要慶祝媽媽生日,覺得適合放什么音樂?”
3、我是創(chuàng)作歌手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可進一步鼓勵孩子發(fā)揮創(chuàng)意,展現(xiàn)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自由哼唱,創(chuàng)作不同的旋律和歌詞。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