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樂器最重要的不是時間不是老師,是興趣
關于樂器的學習,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有些人會說手型很重要,它關于孩子未來的演奏形態(tài);有人會說練習的時間很重要,這是保證演奏水平的基礎;也有人說老師的能力很重要,眾說紛紜。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你會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往往并不是你想的那樣......
1、時間不重要
有些家長總以為每天把孩子悶在練習房里練習的時間越長越好,其實不然。不是每個人每天都在練習房里悶足10個小時就一定能成為演奏家的。
音樂需要一定的內(nèi)涵,其靈魂就是演奏者豐富感情積淀的一種宣泄。每天單純的練習,哪怕練法很正確,也只是純粹的練技巧,而并不能對“音樂”有太大幫助。
對于幼兒來說,這種拔苗助長的教學方式,很有可能讓孩子們在學琴的初期就產(chǎn)生厭煩心理。
2、結果不重要
大部分家長讓孩子學習音樂,總夢想著有一天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音樂家,但并不是每個學習音樂的都可以成為音樂家。只要自己在學習中努力過、練習過,就不用后悔。不要為自己定下不適合自己的目標,也不要盲目的與別人攀比。因為這樣的結果只會讓自己更累,而且還會產(chǎn)生不良情緒。 學音樂最主要目的是通過學會享受藝術從而享受生活,通過樂器學習培養(yǎng)自己獨立自主的精神和毅力。但無論為什么而學,最后學成什么樣,都不要做級別和虛榮心的奴隸。
3、肢體語言不重要
肢體語言不只是單純靠老師口頭上的講述來進行培養(yǎng)。比如“你頭再低一些,身體再放松一些,手要做到這樣的形狀”等等。其實這些動作要領只需讓學童記住就好,沒有必要一直掛在嘴邊督促,那樣的話即使學生勉強做出來也太生硬。 一切要做到發(fā)自內(nèi)心、不由自主的感受所表現(xiàn)的肢體細節(jié)。真正的了解樂曲,與自己的樂器融為一體。
4、交流很重要 藝術貴在交流,只有交流才有提高。交流是無處不在的,比如老師上課、看別人的演奏、與人聊天等等。有的琴童性格過于內(nèi)向,不善與別人交流。 比如在某個公開場合如果有人說“你也來演奏一曲大家欣賞下吧?”自己就不敢或不愿意彈。怕比自己水平低的說自己“顯擺”,又怕比自己水平高的說“差勁”,想得越多,給自己設下的障礙就會越多。
5、興趣很重要
一個學生從新手開始就是一張白紙,在這個時期要培養(yǎng)好孩子的基礎與興趣。這個時期不僅是教師、就連家長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營造一個好的環(huán)境會給孩子培養(yǎng)出好的習慣和興趣,否則會相反。
有很多情況父母自己不喜歡,卻硬逼迫孩子學。每到周末,父母要么出去玩、要么在家打麻將、看電視,而把孩子禁錮在小房間里,只扔下一句命令“練幾小時”,再美其名曰“一切為了孩子”。在這種狀態(tài)下要讓孩子喜歡和熱愛樂器就實在太難了。
很多家長省吃儉用為了孩子不惜花錢買樂器、交學費,但孩子依舊不愛學,這時家長有必要反思:自己是否做到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練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氣氛?如果父母也能學一點音樂或學一點別的樂器就更好了,這樣還能跟孩子交流、合奏,會對孩子學樂器的積極性大有幫助。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