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廟堂之聲到世俗之樂,漢代皇帝們怎么聽音樂
現(xiàn)在聽音樂,打開網(wǎng)易云,輕松搞定。古代皇帝聽個音樂,就沒那么簡單了。今天就和大家談談漢代皇帝聽什么音樂。一、雅樂什么是雅樂?顧名思義,典雅純正的音樂。一般來說,雅樂是用于祭祀和典禮的音樂!爸芄贫Y作樂”,“孔子習樂”指的都是雅樂。西周禮樂昌盛,但進入春秋戰(zhàn)國以后,禮崩樂壞,雅樂迅速衰落。
《魏書·樂志》記載:“秦始滅學,經(jīng)亡義絕,莫采其真。人重協(xié)俗,世貴順耳,則雅聲古器幾將淪絕”。
秦朝雅樂已經(jīng)幾近滅絕。不過,漢代出了一位能人:叔孫通。此人通曉禮樂,給漢朝制定禮儀,編修雅樂。平民出身的劉邦依照叔孫通制定的禮儀舉行了朝會,事后非常滿意,大呼:“我終于知道為什么皇帝那么尊貴了!”叔孫通的影視形象《漢書·禮樂志》曰:“高祖時,叔孫通因秦樂人制宗廟樂。大祝迎神于廟門,奏《嘉至》,猶古降神之樂也;实廴霃R門,奏《永至》,以為行步之節(jié),猶古《采薺》、《肆夏》也。乾豆上,奏《登歌》,獨上歌,不以管弦亂人聲,欲在位者遍聞之,猶古《清廟》之歌也!兜歉琛吩俳K,下奏《休成》之樂,美神明既饗也;实劬途茤|廂,坐定,奏《永安》之樂,美禮已成也!睗h畫像石中漢代的典禮場景文中典禮演奏了《嘉至》、《永至》、《登歌》、《休成》、《永安》五部樂,都是叔孫通新制的雅樂,可謂高產(chǎn)!
不過最正宗、最高級的雅樂是流傳下來的“六代之樂”!傲畼贰敝傅氖屈S帝、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武所奉行的雅樂。至秦朝,“六代之樂”只剩虞舜的《韶》和周武的《武》。估計這兩部樂舞也是殘破不堪了,漢代好好改了一番,更名為《文始》和《五行》。
此時雅樂的演奏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不知其意!《漢書》記載:“漢興,樂家有制氏,以雅樂聲律世世在大樂官,但能紀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
于是就出現(xiàn)了尷尬的一幕:樂官一番演奏下來,皇帝說:“這個曲子好聽,舞蹈也好看,究竟說的是什么意思?”樂官一臉懵逼:“不知道,我爸和我爺爺也不知道!就知道這樣演奏就行了!”
二、俗樂俗樂就是與雅樂對應的音樂,即世俗之樂。此時最著名的俗樂就是“樂府新聲”。
《漢書·禮樂志》記載:“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shù)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diào),作十九章之歌!彼抉R相如在鼓琴作曲想想也完全可以理解。雅樂這邊,要么失傳,要么不知其意,就幾個調(diào)調(diào)來來回回,皇上能受得了?漢朝皇帝設立樂府,專門采集民間樂舞,以解燃眉之急。
這里就會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國家機關有了兩個樂官機構(gòu):太樂和樂府。太樂負責雅樂,樂府負責俗樂。兩邊似乎互不影響,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就出現(xiàn)了問題。
從漢武帝設立樂府開始,漢代皇帝就開始大量聆聽樂府俗樂,于是樂府部門開始大擴編,這些樂人也大為得寵。漢成帝時期俗樂格外昌盛,名倡丙強、景武極為顯貴。王侯貴戚甚至公開與皇帝強奪歌舞伎。漢成帝皇后第二任趙飛燕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她也是歌舞伎出身!趙飛燕的影視形象樂府俗樂的昌盛變味為腐化。對此深惡痛絕的漢哀帝即位后,下令取締樂府。大家開始清點樂府的一攤爛賬,發(fā)現(xiàn)半數(shù)以上的人員都應該裁罷。這里給大家看一下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請求裁撤的樂府人員名單:“竽工員三人,一人可罷。琴工員五人,三人可罷。柱工員二人,一人可罷。繩弦工員六人,四人可罷。鄭四會員六十二人,一人給事雅樂,六十一人可罷。張瑟員八人,七人可罷!栋彩罉贰饭膯T二十人,十九人可罷。……凡鼓八,員百二十八人,朝賀置酒,陳前殿房中,不應經(jīng)法,治竽員五人,楚鼓員六人,常從倡三十人,常從象人四人,詔隨常從倡十六人,秦倡員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員三人,詔隨秦倡一人,雅大人員九人,朝賀置酒為樂。楚四會員十七人,巴四會員十二人,銚四會員十二人,齊四會員十九人,蔡謳員三人,齊謳員六人,竽、瑟、鐘、磬員五人,皆鄭聲,可罷。師學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給大官挏馬酒,其七十人可罷。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罷,可領屬大樂,其四百四十一人不應經(jīng)法,或鄭、衛(wèi)之聲,皆可罷!睗h哀帝的影視形象(請忽視旁邊的董賢)
八百多人裁掉四百多人,三百多人因為契合雅樂被歸入太樂?此茦犯獾搅酥旅驌簦珜嶋H上并非如此。因為大家已經(jīng)聽慣了俗樂,而雅樂依然還是那么一丟丟,也不去新編一些雅樂。俗樂依然大行其道,甚至一些俗樂進而變成了雅樂,比如唐山夫人創(chuàng)作的“楚聲”作品《安世房中歌》,還有樂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跨入了雅樂之列。
文 史 君 說雅樂用于祭祀典禮,俗樂往往用來娛樂,這就注定了俗樂會愈發(fā)昌盛。這就好比讓你在《青春紀念手冊》和《難忘今宵》之間選擇,很多人也難免會傾向于前者。人們對于音樂的追求,往往還是出于娛樂的目的,不過娛樂也應當有著底線,否則就會重蹈樂府罷免的覆轍。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魏書》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