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交響樂《燈塔》音樂會 需要高素質觀眾共同完成
毫無疑問,5月23日晚在四川大劇院上演的主題交響樂《燈塔》水準很高,總體上很成功。四川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武漢愛樂樂團六大交響樂團的上百位演奏家,激情呈現(xiàn)了一場視聽盛宴。
然而,記者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也有不和諧的音符在這場交響樂音樂會上出現(xiàn),比如少數(shù)觀眾中途離場的腳步聲,還有一些觀眾在演出過程中盲目鼓掌的掌聲;蛟S皆是觀眾無意識的行為,甚或更覺自己的行為不會影響整個音樂會的演出,其實,一不小心就在國際禮儀中掉隊了。
主題交響樂《燈塔》演出現(xiàn)場
按照國際慣例,觀眾的高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著裝禮儀,即在演出前準備好適宜參加音樂會的整潔正裝,放棄牛仔褲、拖鞋或奇裝異服,以示對音樂藝術和表演者的基本尊重,也顯觀眾個人的良好素質。二是進場禮儀,最好能夠提前半小時進場入座,既可提前熟悉環(huán)境,也能充分熟悉節(jié)目單,從而放松心情,從容不迫地靜心觀賞接下來的音樂會。越來越多的音樂廳管理人員,因此嚴格限制遲到的入場者,往往在演出一開始便關閉大門,讓遲到的人只能等到中場休息方可重新入場。三是傾聽禮儀,主要是指在演出過程中的觀眾禮儀,包括關掉手機、不再說話、不再吃喝、不脫鞋不翹腿、不拍照不錄像、不莫名其妙地鼓掌與喧嘩,總之影響表演者情緒的行為都會自律。為了尊重表演者,有些高素質的觀眾為了避免小孩哭鬧影響現(xiàn)場視聽效果,甚至會放棄帶上缺乏自主能力的小孩入場。傾聽禮儀,還包括工作人員,他們一般不會在觀眾視線范圍內活動,即使涉及搬運道具不得不上舞臺,也會選擇在燈光暗淡時不影響表演和觀賞的前提下悄悄入場、退場。四是退場禮儀,只要表演者沒有起身或者上前表示退場,觀眾都不會提前退場或者匆忙起身退場,正式退場前還會檢查隨身物品,避免留下垃圾。
在眾多國際演出中,一場成功的音樂會,表演者的出色發(fā)揮和觀眾的良好秩序,兩者缺一不可。甚至可以說,一場完美的音樂會,是由高技藝的表演者和高素質的觀眾共同完成的。在成都,紅星新聞記者親歷過無數(shù)場大大小小的音樂會,成都觀眾給各地前來演出的表演者留下了很熱情的印象。然而在5月23日晚這場交響樂音樂會的“國際禮儀示范”或者“國際禮儀檢閱”中,觀眾出現(xiàn)中途離場、盲目鼓掌等與國際禮儀背道而馳的行為,顯然是部分成都觀眾禮儀的掉隊或者倒退。
尼采曾說過,交響樂是音樂中的音樂,是音樂中的神圣殿堂。交響樂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不僅能夠讓人放飛思緒、洗滌心靈,同時,也考驗觀眾的素養(yǎng)。與普通音樂會演出截然不同的是,交響音樂會更會按照國際慣例講究相關禮儀。
對照國際禮儀,成都有優(yōu)秀的交響樂團,有高質量的音樂廳,但是在硬件越來越好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提升市民高質量的禮儀修養(yǎng)。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就曾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之前的金鐘獎,成都做得非常好,成都聽眾對文化的需求也非常大。我發(fā)現(xiàn)成都有一種強烈的愿望,希望在文化建設方面不落后于經(jīng)濟,在全國能做出表率作用!背啥加^眾對文化的需求增大,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提升。跟上國際禮儀的步伐,更是另一種自我提升。
培養(yǎng)交響樂禮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謂任重而道遠。成都,除了音樂廳的國際化、引進音樂人才和演出項目的國際化,培養(yǎng)高素養(yǎng)的觀眾顯然也得國際化。
比如交響樂該不該限制兒童入場,便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記者了解到,聽交響音樂會,國際通行的標準是6歲以下兒童禁止入場,不過在檢票時審查觀眾年齡顯然是一件困難的事。在國內,“1.2米以下兒童禁入”成了大多數(shù)音樂廳采用的標準,但是這一標準在各個音樂廳執(zhí)行的力度各有不同。“兒童來沒壞事,只是孩子在自控力方面確實比成人要差一些。不管看什么演出,都應該以不影響別人為第一原則!敝笓]家俞峰曾這樣說道。2018年,國家大劇院舉辦的“青少年文明觀演禮儀主題日”活動,已經(jīng)連續(xù)做了好幾年。每次都會邀請指揮家、音樂家在演出間歇向現(xiàn)場青少年介紹文明觀演禮儀知識,生動的講解讓觀眾迅速了解到遵守文明觀演禮儀的重要性,以及怎樣做到文明觀演,讓青少年在提高藝術素養(yǎng)的同時,提升文明修養(yǎng)。在浩瀚的古典音樂中,交響樂對孩子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絕非是其他音樂形式可比的。在成都有專門的兒童交響音樂會,還有匯聚了70多位“小小樂手”的四川青少年交響樂團。其實,成都在培養(yǎng)年輕觀眾方面下了不小的力氣。
培養(yǎng)高素質的觀眾,也是需要指揮家、交響樂團向大眾更廣泛普及高雅藝術。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剛剛受聘為四川交響樂團的音樂顧問。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始終重視樂團的普及性、公益性演出。他就像一位使者、一座橋梁,彌合著高雅藝術與普通老百姓之間的距離與隔膜。譚利華的藝術普及之旅從未停止,幾乎每次下基層演出,他都將看起來高高在上的演出服放于一旁,特意換上黑襯衫或是T恤衫,這樣顯得更加親和。演出前,只要有可能,他都會給觀眾們講講曲目,說說作曲家,抑或是欣賞交響樂的禮儀知識。畢竟,文化藝術的普及,是展示城市文化氣質、藝術品位、精神特質的一個重要載體。
著名作曲家關峽曾坦言:“觀眾和音樂家互動,在音樂當中的互動的良性狀態(tài)。這個時候最美妙的聲音和最美妙的感動,就能領略到,就能感受到。”與交響樂團一同完成每一場完美的音樂會,我們相信高素質的成都觀眾不會再掉隊。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