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xiàn)代初中學校音樂教材的沿革
新中國成立之前
1891年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最早提出“應該在學校中進行音樂教育”的思想,對近現(xiàn)代學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07年3月8日,清學部正式頒布的《學部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學部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第一次將音樂課列入學堂課程之中。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以后,蔡元培提出“德智體美”四育并舉的教育方針作為政府的教育宗旨,這是第一次將美育列入學校教育之中,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深遠意義。
20世紀初學堂樂歌的興起,被認為是學校音樂教育的萌芽。“樂歌”一詞因官編《樂歌教科書》出版而逐步通行全國,“樂歌”是課程的名稱,它的涵義是音樂和唱歌。樂歌課的主要目的是涵養(yǎng)德性,強調德育促進人發(fā)展的作用。學堂樂歌引進歐美日的教育體系,促使我國音樂教育走上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道路。1913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中學校課程標準》,將音樂課改為樂歌課。這一時期,曾志吝最早公開發(fā)表學堂樂歌作品,包含了6首學堂樂歌,如《游春》《練兵》等,沈心工最早出版唱歌集《學校唱歌初集》,曾志吝出版唱歌教科書《教育唱歌集》。曾志態(tài)、李叔同、沈心工等人共同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學堂樂歌時代”。自學堂樂歌開始,集體唱歌成為音樂課的主要組織形式。樂歌教材開始發(fā)展,教材將思想性、時代性、教育性置于首要位置。
1923年6月,新學制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頒布了《初級中學音樂課程綱要》,強調了美育的重要性,以樂理、唱歌、樂器為必修課。當時較為通用的四種初中音樂教材是蕭友梅的《新學制樂理教科書》(1924年3月)、《新學制唱歌教科書》(1924年5月)、《新學制鋼琴教科書》(1926年7月)、《新學制風琴教科書》(1924年3月)。
1932年1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了《部頒初中音樂課程標準》,首次將音樂欣賞列入教學內容。這標志著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開始進入規(guī)范化發(fā)展的新階段,成為當時音樂教育建設的重要成果。1933年6月,教育部成立“中小學音樂教材編訂委員會”,聘請蕭友梅、沈心工、趙元任、廖青主等13人為委員,蕭友梅是上海音樂學院創(chuàng)始人、中國首位音樂博士,沈心工是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趙元任是現(xiàn)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1936年,以他們?yōu)榇斫M織出版的《中學音樂教材初集》一冊,開啟了我國音樂教材建設之路的良好開端?箲(zhàn)時期(30年代末),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畢業(yè)歌》、洗星海的《在太行山上》《心頭恨》、賀綠汀的《游擊軍》等抗日救亡歌曲在中小學校中傳唱,成為當時音樂課的主要內容。
新中國成立之后
從重視到被否定的曲折發(fā)展期(1950—1977)
1952年3月18日,中央教育部頒布了《中學暫行規(guī)程(草案〉》,文件規(guī)定,“應對學生實施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這一時期音樂教育在學校中開始得到重視。1956年9月教育部頒發(fā)了《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草案〉》,是新中國成立之后頒發(fā)的第一套完整的音樂教學大綱,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自教學大綱頒布后,真正意義上的中學音樂教材建設也正式起步。由教育部牽頭組織,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6冊簡譜版《初級中學音樂教材》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的較為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初中音樂教材。但由于受到當時師資匱乏、音樂教學設施及參考資料緊缺等條件所限,致使許多學校無法實施正常教學,造成音樂教學大綱不能得到全面落實。
1957年至1966年是音樂教育的曲折發(fā)展期。由于在當時的方針中沒有提及“美育”,加之受“教育革命運動”以及“左”的思想影響,學校美育不被重視,許多學校削減課時,甚至取消了音樂課,音樂教育的地位被大大削弱。文革1966年至1976年間,美育教育被否定,致使美育教育園地一片荒蕪。
三中全會之后的健康發(fā)展期(1978—2000)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學校音樂教育逐漸走上健康發(fā)展的軌道,1982年2月教育部頒布《全日制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試行草案〉》,明確規(guī)定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1988年5月,國家教委頒發(fā)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初審稿)》,在唱歌、欣賞、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增加了唱游和器樂內容,目的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八十年代頒布的兩套教學大綱使我國的中學音樂教育走上科學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道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共六冊的《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音樂課本》。
1992年,國家教委頒布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試用)》,這是對歷次大綱經(jīng)驗的總結和發(fā)展,具有較高的先進性和科學性。由人民音樂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音樂教材,使歌曲、視唱練耳、樂理知識、欣賞等內容有了相對統(tǒng)一的內在聯(lián)系,日益成熟的教材建設局面開始形成。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